泪。

    无论谁胜谁负,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

    太子卫率、京营新军在周浪所部,搭建好浮桥后,全军抢先通过溧水。

    半个时辰后。

    朱棣率领陆军第一镇将士,抵达溧水。

    沿着两个骑兵营修建的浮桥,徐徐通过溧水。

    从上空俯视。

    溧水南岸,三支大军前后不一,灯火通明,宛若一条火龙,滚滚席卷,争分夺秒,冲向溧水县。

    又过了一个时辰。

    朱元璋率领群臣,抵达溧水河畔。

    群臣小声骂骂咧咧,从马车下来。

    “陆军第一镇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合着,只能通过他们的炮车?”

    ……

    朱元璋从御驾下来,听到后面小声抱怨,不由笑了。

    伸了伸腰。

    唇角抽抽,笑容消失。

    腰疼!

    老四他们是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填埋路上雨水冲刷出的沟坎,十分刁钻,宽度只有他们炮车两轮轴距。

    这一路颠簸走来。

    他这身老骨头,都快散架了!

    朱雄英跟随朱元璋下车,把朱元璋先笑,后黑脸的表情尽收眼底,忍笑,指着前方,“祖父,陆军第一镇搭建的浮桥。”

    朱雄英的声音不高。

    但很多人都听到了。

    借着依稀的亮光,顺着朱雄英手指方向看去。

    隐约能看到,一座浮桥静静平躺在河面上。

    “走,去看看。”朱元璋招呼一声,率先迈步走去。

    随行的宫女、太监忙提着灯笼跑到前面照路。

    一群人来到河边。

    纷纷好奇,弯腰,借着灯笼昏暗光线,凑近仔细观察。

    朱元璋蹲下观察。

    他的眼睛这几年,越来越不好了。

    不过,这件事不能告诉任何人。

    朱雄英指着固定圆木的铁件,介绍道:“这种标准铁件是骑兵营在工兵科训练中,摸索找出来的法子,制作这样一块圆木拼装的简易木板,两个经过工兵科训练的骑兵营,四个将士配合,一刻钟,就能制作一块……”

    朱元璋认真听着,默默点头。

    等朱雄英说完后,起身,提步径直沿着浮桥,往对岸走去。

    “陛下小心!”

    “陛下,危险!这浮桥太简陋了!”

    ……

    身后百官纷纷开口表现。

    朱雄英瞥了眼,笑笑,转身邀请道:“父亲也试试吧,这种浮桥可骑兵奔冲、以及承载炮车,很安全的。”

    朱标笑着揉了揉朱雄英小脑袋,提步跟在朱元璋身后,往河对岸走去。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默默跟上后。

    反对的百官相互对视,不敢再说什么,连忙跟上。

    战战兢兢走上有些摇晃的浮桥,走着走着,百官脸上紧张渐渐消失,很多人出于好奇。

    还微微用力踩踏桥面。

    扎实感通过脚底传来。

    许多官员,相互间,偷偷惊讶对视。

    等所有人渡过桥面后,朱元璋转身,看着这条横在河面上的简易浮桥,询问:“陆军第一镇两个骑兵营,花费了多长时间,修建好这座简易浮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