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因此而亡国吗?

    朱老四太能折腾了。

    现在,金陵城有些人已经冷嘲热讽,说朱老四类如隋炀帝。

    “不会。”朱棣指了指百姓,“我们建安百姓巴不得大兴土木呢……”

    他没搞地产。

    这也不是官府行为。

    是豪强商贾,为商业自发进行的行为。

    建安官府只是在其中扮演沟通监督角色。

    负责划定一块,集中建设货栈的区域。

    然后组织被划定区域百姓选出代表,和商贾进行谈判,确定迁徙补偿事宜。

    为了这件事,开春后,他还专门派蒋进忠回建安。

    主要是帮百姓争取更大利益。

    ……

    他虽然没打算搞地产。

    但商业催生下,发生的规模较大的地产交易,他还是乐意见得的。

    “在这次大兴土木中,豪强商贾需要雇佣很多百姓,大量财富从豪强商贾手中流向城内百姓手中,流向乡土村社中,烧制砖石的百姓手中,未来货栈建成,更多海贸货单,会分配到乡土村社手中,商贾也会雇佣更多城内百姓,城内百姓因雇工身股制,将会得到更丰厚回报……”

    未来,给有钱人家当家丁,绝不是城内百姓最好的出路。

    ……

    “等接下来几天,我们去农村观摩,你们就能看到,商业对乡土村社的刺激、引导效果,多么强大。”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

    恨不得现在就去建安的农村看看。

    方孝孺拧眉担忧道:“殿下,建安的商业如此活跃,百姓会不会全都去种植桑树、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而造成庄稼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他不是杞人忧天。

    建安一地如此没什么。

    可如果整个福建,整个大明,全都去追求种植经济作物,一定会造成粮荒!

    当初他提议太子爷,应该试着搞雇工身股制,是不是有些盲目冲动了?

    建安活跃的商业行为。

    让他有些害怕。

    朱棣笑着打量方孝孺。

    方希直现在年轻。

    这些年,在江宁县俯身参与到乡土村社建设中实干。

    并未像历史那般顽固保守。

    他提出的问题,也十分中肯,直击要害。

    这么保持发展下去,肯定能成为大哥、雄英治理大明的得力干将。

    “你的这种担忧很有道理,不过并不是没有办法规避,建安在建设乡土村社期间,已经对土地进行了评级,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中等土地只能种植粮食,这是建安县府定下的铁律,最差的下等坡地,也只能种植棉花之类经济作物,不准栽种桑树……”

    改稻为桑这种蠢事。

    他真不知,历史上,嘉靖年间的官员怎么会犯如此致命且蠢的错误。

    朝廷手中握有的山林有多少?

    把那些山林比较平缓的坡脚区域,伐木种植桑树,难道不行吗?

    “我们建安已经批准百姓,在归属朝廷的山林内,划出部分区域,改种桑树。”

    练子宁立刻追问:“建安百姓使用朝廷山林,建安县府,要向百姓收缴税赋吗?”

    “没有。”

    “难道就白用?”朱棣话音刚起,就被齐泰打断。

    朱棣也不生气,笑道:“你们都是官员,应该很清楚,新税种一开,将来地方官员为了敛财,恐怕会层层盘剥加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