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苦涩,原以为能糊弄过去,没想到还是被识破,结巴道:“殿下,据卑职打听……”

    匠作监一些官员,是太子系的人。

    这些人不想改进成功后,军中上上下下都说,长管身火铳是燕王弄出来的。

    直白点,就是不想燕王在大明军中影响力太大了。

    所以就直接把改进火铳之事,束之高阁。

    至于皇爷,日理万机,事情交代下去后,以为下面人会认真做,就没有再关注。

    现在好了。

    匠作监那群人不愿做。

    人家燕王仅用半年时间,看样子,是改进了制作工艺。

    至少,应该能承受得起,所以才开始在新军列装。

    燕王都能承受得起,这种生产工艺,朝廷肯定也能承受。

    燕王鸡笼屿小小工坊都能改进工艺。

    朝廷匠作监,数万能人巧匠,定然不在话下。

    本来,观摩团不需要羡慕此事。

    可如今……

    全都被匠作监那群自做聪明的文官给搞砸了。

    也不知,此等利器,列装军队后,成千上万人齐射,何等壮观?

    也只有等观摩团抵达,跟随观摩团一起去鸡笼屿,才能一窥真容了。

    等着吧。

    若是永昌侯、西平侯等人观摩后羡慕,得知事情原委,匠作监那群自作聪明的家伙,铁定要倒霉。

    ……

    沈仁看向朱棣,见朱棣愣怔同时,满脸失落,不由叹了口气。

    这个答案,他早猜到了。

    他也断定,殿下肯定会膈应难受。

    一片好心。

    却被小人揣度,任谁都会愤怒、失落、膈应。

    ……

    朱棣默默叹了口气。

    他真的挺生气。

    没想到,就因不想让他扩大在军中影响力,就有人把长管身火铳束之高阁。

    这种政治文化、政治氛围,真的很糟糕!

    好在,他已经为大明种下了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种子。

    乡土村社发展向更高级时,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型经济体,必然会催生技术进步。

    无数渴望过上更好生活的百姓。

    会积极主动,提高生产效率。

    组织力以及技术工具,决定生产力大小。

    组织力,乡土村社本身就是通过调节人分工合作的组织力,进而提高生产力。

    千千万万百姓,想再提升生产力。

    只能从技术、劳动工具入手了。

    想到这些,朱棣心情好了不少。

    看向纪纲,“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纪纲走后不久。

    孙元楚再次来报,张三丰、沈万三求见。

    沈仁趁机提出告辞。

    片刻后。

    张三丰和沈万三被带到书房。

    落座寒暄几句,朱棣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累了,直截了当询问:“不知张真人找晚辈,所谓何事?与吴海有关?”

    张三丰自然看出朱棣脸上倦意。

    笑着摇头又点头,“王爷,月满则盈,水满则溢,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黑就有白,有好就有坏……”

    朱棣挑眉,一时不知这位到底想说什么。

    “若无黑对比,人就无法识别白,若无坏参照,天下人就会迷失在好中,进而无法分辨好与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