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四书五经,还通晓数术、农学等各种杂学。

    教的孩子,童生通过率极高。

    是湘阴最有名的教谕。

    不知多少乡绅,家里给孩子请了名师,还把孩子送到县学,让丈夫教导。

    也正是因此,加上丈夫品德操守人人称赞,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向国子监举荐。

    她丈夫培养出的秀才,都十几个了。

    而他自己,考秀才却屡试不中。

    好似,命里就没有科举的命。

    “国子监考试落榜,盘缠用尽,也赶不回湘阴,我丈夫就决定,在应天府挂考。”

    徐妙云笑了,夹了一块饼子,放到廖妙贤面前的碗里,自己也夹了一块,边吃边说:“或许挂考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夏时敏如果真的有才。

    屡试不中,就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心态不行,不会考试,很多读书人,都有这个毛病,一到考场就紧张的发挥不出来。

    一是,湘阴的地方院试,猫腻太多,夏时敏太倒霉,每次都遇到内定暗箱操作。

    江南的科举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

    真正有权有势有能力的,都悄悄往北方移籍,让家族子弟考北榜。

    次一等的,就暗箱操作搞内定。

    内定名额太多,留给夏时敏这种没背景的考生,机会自然就少了。

    这种事情,朝廷知道,但没办法杜绝,只要不把一些酒囊饭袋,内定进去,朝廷对此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今年的应天府院试不一样。

    四郎参加院试,谁都知道父皇会盯着,应天府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暗箱操作搞内定。

    同时,难度前所未有。

    今年应天府考试,选拔出来的,绝对是有真本事的。

    夏时敏如果有真本事,这次挂考,算是因缘际会,做出了一次正确选择。

    大概率可以脱颖而出。

    挂考是为一些来不及回本地的读书人量身定制的

    但也有一些规则,诸如,南方考生不得去北方挂考……

    当然,这些规矩,也只能约束没有背景,或者背景不够强大的读书人。

    “妙贤大姐,我和四郎在土桥村,免费教一群孩子,我们需要一批书,我们想省点钱,打算雇人抄书,正好遇到了你,不知伱愿不愿意接下这个活儿?”

    ……

    隔壁,朱元璋听到,咧嘴笑了,嘀咕道:“瞧瞧这丫头为人处事多厉害,既帮助了人,还给人家保留了尊严,咱们老朱家娶了这么一个儿媳,占便宜了,占便宜了……”

    马秀英笑着瞪了眼。

    提醒道:“如果这个夏时敏,在应天府挂考,考中了秀才,国子监你就要好好管管了。”

    朱元璋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何止整顿国子监,就连地方主持的院试,都得整顿!”

    应天府的这届院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

    也绝对没有暗箱操作。

    夏时敏如果考中秀才。

    暴露出的问题就太多了!

    “等等看,等院试结果出来!”朱元璋眯着眼。

    “老四如果考中秀才,这个夏时敏也考中秀才,咱就要敲打敲打吕本了!”

    考前放纵吕本公器私用,但不代表考后,不会秋后算账。

    何况,国子监也归礼部管,地方主持的院试,礼部也有监督责任。

    夏时敏就是最好的借口。

    一个能在本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