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可不是单纯的联合起来种地。

    还有纺织、养殖。

    纺织还好办,已经开始了。

    村里纺线最好的、织布手艺最好的婶子们,已经被挑选出来,纺线最好的就专司纺线。

    织布手艺最好的,就专司织布。

    第一匹成品布,都已经织好了。

    养殖就比较麻烦了。

    简易一点,也需要搭建一个场地。

    去辽东弄回来的十匹马,到现在还被寄养在叔伯们家中。

    这些马都是战马,用来耕地不合适。

    这不,为了这件事,朱棣专门组织了乡土村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村民大会。

    办公房内。

    各家主事的爷们儿,都聚集在一起。

    朱棣看人都差不多到齐了,笑着说道:“先向大家说两个好消息,过年期间,粮食价格相较于秋收时,已经涨了三成,我想,等春耕前后,再涨三成,应该没问题。”

    八叔等人,顿时喜笑颜开。

    六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涨了的这六成,即便不分红,也完全可以用来买耕牛,买鸡鸭来养。

    四叔笑着询问:“四郎,另一个好消息呢?”

    朱棣笑着环视众人,小心翼翼解开桌案上,用一块包袱皮包着的一匹棉布,“第二个好消息就是,咱们村,织出了合作织布后的第一匹布,大家看看这匹布的成色怎么样。”

    众人全都好奇的凑上去。

    看着雪白光洁的棉布,首先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后,才小心翼翼抚摸棉布,判断质量。

    八叔抚摸片刻,点点头,“面料光滑,没有十分明显的线头,布料也十分紧密结实,就算比不上江宁县城,绸缎庄上等江浙棉布,也勉强达到中等了。”

    “四郎,谁家婆娘织的?”

    “八叔,俺婆娘!”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得意炫耀道。

    众人瞧着,纷纷打趣。

    “原来是二子家翠兰。”

    “二子,又不是你织的,你得意个什么劲儿。”

    “以前你就被你家婆娘管的死死的,现在人家能织出这么好的布料,你小子的日子就更难喽!”

    ……

    朱棣笑着任由大家打趣一阵,才抬手制止,笑道:“布匹成色、品质提升了,等春季后,首先就有两项收入,一是卖粮食的收入,一是卖布的收入。”

    “除了通知大家这两个好消息外,另外就是商量一下,咱们弄回来的十匹战马,是留着,还是卖了换钱,置换成骡子、耕牛、驴子。”

    吱呀!

    朱棣的话音刚落,八叔等人皱眉琢磨时,门突然被推开,徐妙云出现在门外,“四郎,周浪家长子在祠堂外面。”

    朱棣脸色微变。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可能是关于进攻东昌堡的消息。

    “八叔,你们先想想,我出去一下。”朱棣交代一句,快步走了出去。

    顺着祠堂大门看去。

    就见周世显有些拘谨的站在祠堂外,向里张望,却不敢进来。

    ……

    过渡铺垫一下,接下来,就是考科举、乡土村社建设的情节了。

    厚着脸皮,继续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