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无法肩负起北伐重任;一面得知曹丕南征,却将御敌重任交予陆逊。

    实际上霍峻正是与陆逊深入接触,和他多次讨论用兵战术,方得出这般的评论。

    陆逊的军事水平在汉末其足以称雄,且智谋出众。其用兵风格有明显的特点,即谋定而后动,需要建立优势,他才会动手。而这既是陆逊用兵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用兵的缺点。

    防御战中,敌方用兵路线相对确定,陆逊可以挑选合适的战场,发挥自己优势,从而去克制对手。如此才有逼刘备扎营山岭,而后火烧连营,复刻了岑彭灭蜀之战。

    进攻战中,敌方处于优势当中,且敌军援军来向不明,陆逊无法明确对手具体信息,则难以建立起对战场优势。如当陆逊北伐时,得知满宠突袭自己,而自己缺乏战场优势,方才会闻敌而退。

    如此的战术特点,才有陆逊在战场上忽高忽低的表现。

    反观诸葛亮的用兵风格,正更多胜奇,其行军扎营无可挑剔,且军纪严明,军士能为其效死力。故而面对以善攻闻名的司马懿时,诸葛亮让其无从下手,且因善练兵,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

    如将刘备换成诸葛亮,其断然不会选择山林间扎营,也不会让黄权轻易渡江,更不会舍舟就步。

    将领的军事风格不同,代表了将领所能操盘的战役不同,其之间发生的战果亦有所不同。

    今下让霍峻选出统帅大军抵御曹丕南征者,除了陆逊之外,他还暂时想不出还有何人可胜任?

    吕蒙守襄樊不能动,黄权缺乏大军团作战经验,当下也就陆逊可以胜任。

    且不言霍峻将黄权说服,余者诸将根据军令布置行动。

    宫中刘禅则是从关兴口中,得知霍峻调兵遣将的军令。

    “曹丕统御大军南下,有横扫江淮之形势,今大司马怎能不亲率大军御之?”

    廖立神情略有忧思,说道:“车骑将军虽有韬略,但骤居高位而威望不足。今统江淮大军,恐江淮诸将及军中旧将难以信服。”

    刘禅握着竹简,解释说道:“或许仲父已有其他布置,或是以车骑将军之谋略,足以退曹丕大军。”

    霍峻虽越过自己进行兵略调度,但刘禅并未因此而生气。他本身就是幼年君主,军事权既是先帝刘备交予霍峻,也是他交予霍峻。

    今战事紧急,霍峻自我决定军事部署,而后知会他一声就行。毕竟大司马拥有都督内外军事权利,且托孤大臣之权也非是虚名。

    廖立捋着胡须,说道:“大司马所下军令中无明确破敌方略,唯有令车骑将军牵制敌军,协助淮阴、下邳二城固守,直至春水方生,此非良策!”

    “仲父莫非欲用坚城固守,逼曹丕撤军?”刘禅猜测道。

    “久守必有失,陛下宜当慎行。”

    廖立沉吟说道:“大司马虽纵横无败,但难免有所遗落。今臣之见,陛下不如招大司马入宫,以问其详情兵略!”

    刘禅迟疑少许,说道:“今仲父被军事所累,岂能招其入宫,当是朕前往咨询!”

    说干就干,刘禅率亲随出宫,至尚书台来见霍峻。

    凉亭内,霍峻见到刘禅的身影,从席上起身行礼。

    “陛下至此,臣有失远迎!”霍峻说道。

    “仲父多礼!”

    刘禅挽着霍峻的手坐下,神情格外尊崇,说道:“今曹丕南征江淮,仲父不亲率兵马赴之,而令车骑将军为帅,莫非车骑将军凭六万之众,可退曹丕所将之大军?”

    “或可,或不可!”

    霍峻明白刘禅之意,笑道:“车骑将军所将兵少,可遏曹丕之兵势。当欲退曹丕,或击败曹丕,则恐有所困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