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毛亨,子夏之徒,治学《诗经》,与侄子毛苌并尊为“大小毛公”。《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经过两千年的传承,齐、鲁、韩三家注解的《诗经》消失,后世仅保留下《毛经》。

    后世的《诗经》中的诗句及内容便是根据大小毛公注解为主,霍峻又怎么不知语文里的《诗经》,而大小毛公是西汉早期之人,毛氏在冀州河间,经过数百年的霍霍,毛氏子孙都不知道怎么样了。霍峻没有优渥的出身,只能从师从上下手。

    “傅君博学,毛师乃河间毛氏之后。”霍峻笑道。

    傅巽对霍峻好感倍增,他是关中北地人,马融是关中扶风人。霍峻和马融搭上关系,这就让他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傅巽笑道:“习读法家学说,这与机伯、子华之学亦有相同之处。”

    不怎么说话的司马芝,也开口问道:“当下荆州大姓贵宠骄豪,隐匿户籍,赋税不增,不知霍君以为如何?”

    霍峻轻轻一笑,说道:“我若为刘荆州,则命子华出任郡县长官即可,以严令治之。然峻非刘荆州,刘荆州亦非强势之主。”

    “哦?”伊籍问道:“不知仲邈以为刘荆州何如?”

    霍峻笑而不语,对着众人说道:“吃酒,只是吃酒。”

    自己在刘表下面混饭吃,非议刘表,若让别人传到刘表耳朵里,自己也别混了。

    伊籍意识到自己失言,自嘲说道:“某醉也!”

    “哈哈!”

    醉意朦胧的王粲指着霍峻,问道:“公悌兄,今夜详谈下来,不知以为仲邈才干何如?”

    顿了顿,王粲打了个酒嗝,说道:“以某观之,仲邈文武兼备,能识大势,身有经济之才,又怀兵事之能,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若以古人喻之,粲窃以为才可及吴起,但其德性远胜吴子矣。”

    众人闻言,王粲对霍峻的推崇极其惊讶及诧异。吴起可非普通人,别看他口碑差,好色贪财,杀妻证道(注①),惹得无数品德高洁之士抨击。

    但论其功绩而言,吴起的功绩无法被抹除,在军事上“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在政治上“及吴起相悼王,楚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因而王粲将霍峻比作吴起,在众人眼中有过度吹捧的嫌疑。或许霍峻有大才,但以现在来看,霍峻根本比不了吴起。

    要知道吴起可是精通法、儒、兵三家的大才,仕魏文侯,练武卒强军,吊打秦国,收取河西之地;奉楚悼王,变法强楚,兼并南蛮,饮马黄河,威震中原。

    而霍峻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说中了几次大事走向,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就被吹成吴起这也太过了。

    伊籍微微皱眉,说道:“仲宣醉也!”

    霍峻接过话缓和气氛,自黑笑道:“仲宣当是酒醉。某若是吴起,恐怕仅有其贪财好色之性。”

    王粲瞥着眼看向霍峻,好像在说老子在吹你,但你这配合也太不靠谱吧!

    就王粲内心而言,由于自己个子矮,长得丑,经常受人嫌弃,他是自卑的。而他自己又有才华,故而自卑又转化成自傲,但苦于才干无人知晓,其内心是孤寂的。

    特别在至交好友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北上许昌后,王粲也更加抑郁寡欢。直到麦城相会,孤寂之下能有一位才华出众,不嫌弃自己的长相,平等相待的同龄人,可让王粲开心得紧。

    此次霍峻北上襄阳,王粲也大概猜到他的心思,想出仕荆州,故而帮帮他吹吹牛,提升下知名度。

    谈笑间,众人看向了傅巽。过往傅巽点评的人,几乎都没有水过。

    要知道在历史上傅巽点评过庞统,称其为‘半英雄’;评价裴潜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