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季汉的选官制。

    是日,霍峻前往至丞相府,与诸葛亮会面。

    主堂内,二人隔案而坐,侍女奉上茶水。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仲邈当为稀客,今登府造访,想必有要事与亮相商。”

    霍峻笑了笑,问道:“孔明,可知陛下欲让你我整改察举制乎?”

    “略有耳闻!”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左雄新制,考茂才、孝廉虚实才干,观其才能以分优劣,分类科考,当是为良政。”

    “我之意不仅于此!”

    霍峻向诸葛亮吐露心声,说道:“自中汉之末,张角举黄巾起事,天下州郡握兵持权,视为封君诸侯。董卓乱政之后,群雄割据,幸君上起事,与曹操共平天下。”

    “陛下以孔明任丞相,孔明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遂有分都尉掌兵、取司盐锦铁等之良政。汉室能有今下之盛,多赖孔明之功。然当下法制,袭承两汉旧弊。若不兴除,恐季汉将重蹈覆辙。”

    “昔战国乱世,秦王以商君变法,遂有秦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重建寰宇。前汉承秦之旧制,高祖以郡君分治天下;后汉承改前汉旧制,收兵集权于君上。我汉袭而改之,但根本不变。”

    “郡君分治国土,上举贤士,下治士民。峻惶恐时日一长,弊政复起,则国有中汉之弊政。如门生故吏,姻亲攀附;或是孝廉无德,茂才无学。孔明是有管、乐之才略,今岂能不正乎?”

    听着霍峻长达数百多字的言语,诸葛亮抚扇蹙眉。

    诸葛亮通读经史,岂能不知两汉几百年所产生的弊政。但革除弊政,谈何容易?

    除了要用威望压下那些反对的声音,还要寻找取代这种旧制度的新制度。

    诸葛亮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为刘备搭建南汉制度,而且还要分心供给粮草。维护旧制尚且不易,哪里还有精力推行深层次的良政。毕竟改制不易,修复漏洞补丁简单。

    思索良久,诸葛亮问道:“仲邈既有此言,不知可有良见教我?”

    “略有小得!”

    霍峻取来茶炉、四樽茶盏、一个大碗,为诸葛亮比喻演示,说道。

    “可将碗视为朝堂,四盏为地方,茶水为士人。今欲引碗中茶水,而碗中空虚,需取茶水倒入。察举制似为先将茶水倒入茶盏,再由茶盏转倒入碗,当是碗有求于盏。”

    “若能寻一方法引炉中茶水至碗,再由碗分茶水与诸盏,则盏有求碗。欲引热茶,则早倒之;欲饮冷茶,则晚倒之。……”

    茶盏难以为案例,但在霍峻的解释演练下,诸葛亮渐渐明白霍峻的意思。

    诸葛亮持扇指着诸盏,说道:“炉中茶水多,茶碗不足以盛之。且茶水亦有良、苦二分,岂能全部取之?且碗大而盏小,茶水分倒诸盏,则有茶水溢之。”

    “唯将小盏换成大盏!”

    见诸葛亮了解自己意思,霍峻直接说道:“中枢收州郡长官征辟之权,州郡长官皆不准征辟,所委辅官皆由尚书台委任。如仿察举旧制,多举贤士入京师端试。多中淘弱,劣中取优。”

    “贤士为中枢所委,刺史、太守则无委任之权。长久之下,官吏知陛下而不知州郡长官,强干而弱枝,可避旧汉之失。”

    诸葛亮捋着胡须,露出深思之色,说道:“天下士人何其多,岂能都让尚书台端试辨贤?需让州郡协助辨之,良者上,劣者下。”

    “但让州郡辨之,则又如举孝廉般,重德而弱才。不严加辨之,岂能为官?”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曹氏行九品法,品乡论而举孝廉。今我大汉可效法改之,如不分寒门高贱,皆可至县举孝廉。州郡分行家法、课笺奏,名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