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旧举,荆、扬二州郡县以为新州。”

    说着,诸葛亮将抄录奏疏交予三人浏览,说道:“陛下以为此言然也,特委亮与尚书诸公议讨新州郡县。”

    此份奏疏来自蜀人张裔,及刘备得胜归朝后,尚书张裔特向刘备上疏,建议刘备可以拆分荆、扬二州。

    汉水被南汉掌握,疆域北进数百里,仅剩南阳盆地未入刘备之手。这般之下,武汉已无家门之患,刘备自然无需将荆、扬作为南汉根本,而是可以转化角色,从军事职能转化为政治职能,更加细致治理吴楚。

    吴楚疆域太大,崇山峻岭,连江带湖,百姓众多,仅凭二州治理管辖,且不说州刺史权柄大,仅论治理而言,则是统理尤难。故而在众多原因下,刘备采纳张裔的建议,让诸葛亮领尚书高官商量如何拆分荆、扬二州。

    孙邵翻着奏疏,思量说道:“丞相,不如仿江淮之地,以汉沔数郡为州,划江北南郡、宜都、襄阳、江夏、汉南、章陵六郡为汉州,荆湘仍为荆州。至此汉沔专御中原,经略河洛,荆州管涉荆蛮,权责可分也!”

    “除南郡富庶外,汉州余郡疲弊,其疆域狭窄,权重民寡,以六郡设汉州,或有不足。”

    法正沉吟少许,说道:“然陛下若欲驾重而临轻,设江北为汉州并非不可。且还可分扬州险要,以西陲豫章、庐陵、鄱阳等郡为一州。”

    “增设二州?”

    诸葛亮持扇沉吟,似乎对法、孙二人的建议,多有保留。

    法正将奏疏放到案几上,问道:“不知丞相、霍督之见是?”

    诸葛亮目光投向霍峻,问道:“霍督是为楚人,从军于吴越,以为汉州、二州之言如何?”

    霍峻屈膝坐于席上,说道:“宜都者,荆楚要冲,屏巴锁荆;襄阳者,处汉水中游,是为国之屏障,顺江可至京。今以宜都、襄樊为汉州,则荆楚无险可守,是以山水形势言,汉州不可设,设之则必有患。”

    作为江淮战区负责人,霍峻非常清楚,一旦汉州设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地处南北对抗的前线,军政一体化属于是必然之事。彼时汉州军政集中于一人,凡有异念,则可挥兵顺汉水而下武汉。

    江淮战区的形成属于是南汉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刘备能允许江淮出现军政一体,但不代表他能忍受不了汉北形成军政一体化。

    如历代汉唐统治者,为什么把河东、河内纳入司隶的辖区下,不是因为二河富庶,而是二河拥有威胁京师的地缘条件。

    “至于分扬州之郡邑,以豫章、庐陵、鄱阳等郡为新州,不如再合汉昌、长沙等旧郡,拟为新州。”

    说着,霍峻停顿了下,补充说道:“峻以为可于吴楚之间,取扬州之豫章、庐陵、鄱阳、建安等四郡;割荆州之汉昌、桂阳、长沙等三郡,合有七郡之数,拟分为新州。”

    “新州似如匕首刺于荆、扬州之间,京师握雄兵威吴楚,舟舸战舰横贯于江湖,是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湘荆而引瓯越。京师令出,三江五湖不敢不从,荆蛮瓯越恩服汉室。”

    荆州最为富庶的两郡,分别是南郡、长沙;扬州富庶的三郡,分别是丹阳与吴郡、豫章。

    今所设新州分别割取楚之长沙、吴之豫章,犹如断吴楚半臂。京师拥有威赫吴楚的资本,凡有二地有变动,则可发兵平之。

    诸葛亮眉头微松,霍峻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设新州以来保持中枢对地方的威慑,且新州的设立既能满足官吏升迁,亦能帮南汉深化地方地理。

    法正提出分别拆分荆、扬二州为四州,或许官吏会满意,但实际上太过稀碎,既不利京师集权,也不利行政效率的展开。

    孙邵提出的汉州,用来经略河洛,看似目标远大,但如霍峻所想的那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中必然会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