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到士仁的知识盲区,下意识看向费祎。

    费祎心领神会,说道:“启禀庞都督,据祎所知,贼太守朱治旧襄阳,其以为襄阳在汉南,水势上涨之际,我军舟舸巡游,其城犹如孤岛。故屯大量粮钱于城中,以为久守之用。”

    “樊城位于汉北,易得中国兵马支援,故所积之粮当不如襄阳。樊城被围有四月,今以祎之见,其城中所剩之粮当渐乏!”

    庞统绕城环视良久,以鞭子指向东门,说道:“撤东门之围!”

    士仁吃了一惊,说道:“围困樊城,驻兵留于四门,是为君侯、子明所行旧策。今撤东门围戍,若贼兵至此,樊城之围岂不自解也?”

    “不然!”

    庞统看向士仁、费祎,说道:“今时不同往日,昔君侯之所以设围,是为忌惮贼人援兵。今君侯屯兵于新野,子明御敌于黄阪。当下外患已消,唯剩樊城内患。”

    “如按君义将军之言,若贼兵至此,则是为我军外戍已破。彼时外戍已破,内军唯有撤汉南也!”

    在庞统看来,分兵重围樊城已没多大的必要。如果曹魏有兵马杀到樊城下,则是说明吕蒙、关羽已经兵败。外围阻敌兵马都战败,围攻樊城的大军已无拿下樊城的机会。

    费祎迟疑少许,说道:“撤东门之围,开活门与曹仁。庞都督莫非欲举兵围攻樊城,以求速破下樊城。”

    “然也!”

    庞统驻马停下,说道:“陛下闻襄樊事变,今已举兵西进,而那曹操亦不日举兵将至南阳。时中国之兵集于荆襄,敌众而我寡,无水师之利,则胜负难知也!”

    “眼下欲令曹操兵退,唯有樊城被我军所据。时襄樊失守,曹操则已无南征之必要。故开活门与曹仁,围三阙一,方能令贼军无死战之念。”

    南汉虽占据长江上下游,与北魏形成南北对峙。然而论刘备北伐可用兵力,南汉则是不如北魏之多。

    除了一方面人口因素,另外则是与巴蜀封闭的地形有关。巴蜀之兵出川不易,今刘备举兵北伐,实际上往往动用的荆、扬二州兵力。

    相较于地形零碎的南方,北魏则是坐拥河南、河北,舟舸南运北往,转运兵力便捷。加之南阳盆地是为华夏旋转门,连通天下各大地块,更是有利于曹操调兵至襄樊。

    往昔北魏征南汉困难,今时南汉北伐又岂会简单?

    越接近中原腹部,所遭遇的曹魏反扑势力愈强。且今时之曹魏,仍处于曹操治下,势力不容小觑。

    历史上,关羽纵使击败徐晃,他还要面对曹操。那时曹操屯兵于摩陂,云集天下之兵,扬、豫、兖、冀等州郡国兵及中军主力,其数不下十三万之多。

    今位面,南汉威胁之大,早已让曹操坐立不安。在徐晃南下时,若非曹操顾及刘备主力,早已云集大军至荆州,直接亲率兵马击退关羽,亲解襄樊之围。

    刘备率军至新野,曹操兵马后至,双方必然角力在南阳盆地。

    南阳盆地辽阔,利于北魏大规模骑兵的奔驰。如果不能打下襄樊,那时刘备既分心襄樊,又要与曹操对垒,其压力绝非不小。

    在可预见的情形下,庞统深知唯有打下樊城,方是让曹操撤军的最快方法。

    看着费、士二人,庞统笑道:“今战事紧急而攻城,必示活门与贼。之所以开生路,是为告知城中贼人勿以性命固守。樊城虽矮小,但欲下则不易。不予活路,贼人奋死而固守,军士强攻城郭,必死伤惨重,此非良计。”

    “不知君义将军然否?”

    见庞统言之有理,士仁拱手答道:“既是庞都督之令,仁自当从命。我即刻下令,让东门军士撤至北门。”

    “善!”

    庞统甚是满意,说道:“诸君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