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芝沉吟少许,说道:“启禀府君,江南地广人稀,水田常有人种,而那旱地耕种者少,晚稻难以分辨,今不如行稻麦异地种植。在水田正常种植稻禾,于夏秋之时,稻禾丰收;继而让百姓于九、十月,在旱地上种植宿麦。”

    “越明年,可三月种稻禾,四月收宿麦。即四月收宿麦,七八月收稻禾;二、三月种稻禾,九、十月种宿麦,即可一年二熟。”

    这是司马芝经过操作后,根据实际情况为提出的建议,通过异地种植,完成另类的稻麦复种。毕竟当下的江左不似南宋之时,人地矛盾不大,收获多少不是取决于土地,而是受限于人力。

    霍峻抿着茶水,笑道:“选种晚稻有何难哉?”

    “自世以来,南人种植少有区分早晚稻禾,常一起耕种。丰收之时,收取早稻,及晚稻熟又取之。今可以此分之,同种稻禾,取晚稻为子,明年四五月播种,及秋收得其种,又于次年复种。往复二载,可得晚稻之种。”

    晚稻与早稻的成熟时间不同,早稻需要三——四月成熟,晚稻需要五个月成熟。因而汉代百姓常有不同时期的收割,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夏秋之交。选择晚成熟的稻子一般是晚稻,这也是先民筛选晚稻的法子之一。

    顿了顿,霍峻说道:“今岁秋时暂且可按子华之法,行稻麦异地轮种。若晚稻成,可让那三十亩试行稻麦同地轮种之法,观产效如何。”

    稻麦同地轮种,之所以能有主要核心在于人地矛盾,人多地少,需要深度利用土地。因而霍峻也不过分追求,当下能在鄱阳郡推广稻麦异地轮种制,对于农作物产量而言,可以提高不少。继而可以反哺到赋税上,毕竟田亩产量增加,实际上也增加了赋税。

    今年在鄱阳郡内推广稻麦异地轮种制,如果成效斐然,百姓亩产增加颇大。及明年,霍峻可以向州上提议推广此法,让江东诸郡皆采取稻麦异地轮种制,进一步拉平与北方的差距。

    “诺!”司马芝拱手应了下来。

    ps:中秋快乐,晚上一章会晚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