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江夏之危。唯恐曹操举北方之众,而兵临江左。”

    霍峻手扶长剑,分析说道:“今二袁逃入塞外,勾结蹋顿,窥视幽燕。曹操初下并州,便仓促遣兵南下,欲图谋江左,其意势不能成。若乌桓入寇河北,曹操将会挥兵北上,以解决身后之患。”

    诸葛亮思索半响,说道:“以仲邈之意,可是曹操并无大举用兵之意?”

    顺着这个思路,诸葛亮已是了然,说道:“欲伐江左,需治水师,今无船只,曹操命人仓促南下,多半是为了巩固江淮之意。除非张辽、夏侯渊二人势如破竹,我军难御,否则曹操不会轻易南下。”

    “可能如此!”

    霍峻回忆历史上的内容,说道:“二袁虽败逃塞外,但窥视河北之心不亡。若得乌桓相助,二袁依仗袁氏旧恩,将会入寇河北。”

    历史上曹操打乌桓可不是闲着蛋疼,领兵长驱一、两千里,从中原深入辽西,去塞外面对骑兵强敌乌桓。必然有什么事情的发生,逼曹操不得不北上,率兵征讨蹋顿。毕竟打仗就是在花钱,领军作战,又不是旅游,非紧急之时,知兵之人一般不会轻易动兵。

    在探悉了这一点,霍峻除了刚开始担心自己改变了历史路线外,到后面反而冷静下来。他虽改变了部分历史,造成了不一样的历史剧情,但有些事始终是避免不了。

    叹了口气,霍峻说道:“无论如何,我军都需戒备以待。三万兵马,以目前兵力可御敌于江北;若是十万兵马,将舍弃江北,退守江南,凭借大江天险,舟师之利,与中原之众抗衡。”

    江左的力量尚未整合完成,新招募的士卒战斗力不够强。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霍峻实在不想与曹操正面对上。毕竟当下的江东军力还不如历史上的孙刘联军。

    “今刘扬州将回吴郡,仍可调吴会万余兵马。四万兵马据江而守,足可挡十万兵马。”诸葛亮宽慰道。

    “嗯!”

    晚上没了,明天三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