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恶心人。收回别人的良田,然后强制迁徙去开荒,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地道。

    而现在,经过二十年的开发,杂胡们又把新地盘开发出来了,结果唐庭又要把这些人迁徙回去!

    这个操作,有点像是养肥了小猪然后被店家回收,以老猪换小猪继续再养,稍微有点下贱。

    就连李林甫都感觉不好意思,来征求李隆基的建议。

    “你觉得如何处置比较好呢?”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问道。这种事情他根本就不想管,只要李林甫的办法还行的话,那就照此办理吧。

    “牛仙客当年在河西,多与粟特人打交道,为人信义。可遣牛仙客前往六州之地招抚杂胡,如此可不费一兵一卒解决难题。”

    李林甫脸不红心不跳的就把牛仙客往死里坑。

    关键是,这一切都符合朝廷的规章制度,牛仙客工部尚书的职务再加个差遣“招抚使”,就可以开搞了,根本用不着多麻烦的程序。

    你是朝廷的大臣,六部尚书。让你去招抚胡人怎么了,是配不上你,还是不想去?

    官字两个口,别说牛仙客只是个没有后台的“老实人”,就算他跟郑叔清一样油滑,也逃不过这样的差遣。

    招抚杂胡在边疆落户,成了自然是大功一件,但谁说那些杂胡们就不能看朝廷的使者不顺眼,一刀将其剁了呢?

    只能说李林甫整人的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令人防不胜防。他都不需要红脸,也不需要去进谗言,就能把一个朝廷高官给坑死。

    “那就派牛仙客去。不过哥奴,朕觉得,不能立寿王为太子。”

    李隆基忽然转换话题,面色肃然说道。

    “寿王仁而爱人,乃是太子的首选,请陛下三思。”

    李林甫面色平静的叉手行礼,看不出心中是如何想的。

    “罢了,此事以后再议。上次你对朕说的,王忠嗣与忠王交往过密,所以不便为龙武军左军将军。朕这两天想了想,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朕将他调离长安,去赤水军中任职,你以为如何呢?”

    李隆基一边用手掌拨温热的泉水,一边轻松写意问道。

    “微臣没有异议,此举甚好。”

    李林甫微笑行礼道。

    “方有德上书,建议乌知义为龙武军左军将军,你以为如何?”

    李隆基再次发问。

    “微臣以为,御史中丞李适之,可接替乌知义平卢节度使之职。”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负责起草诏书吧。”

    处理完了政务,李隆基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李林甫穿好衣服就离开了汤池,坐马车返回长安了,一刻都没有多耽搁。

    不经意之间,他已经把皇甫惟明、王忠嗣、牛仙客、李适之这些人全部都赶出了长安。剩下的,就是用洛阳含嘉仓的事情,慢慢钝刀子割肉了。

    现在长安的中枢,大半都是他的人,李隆基也默许各路人马在外公干,不干扰李林甫施政。

    修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运河,改革现有的法律条文,将不合时宜的删掉,逐渐将租庸调在税收中的比例降低,慢慢增加户税来补齐差额。

    李林甫心中盘算着一件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租庸调的户籍,一年比一年假,逃户一年比一年多。越是逃,加到不逃之人身上的租庸调就越多,然后逃户就更多,反正账册都是假的,地方官吏也是没办法。并非每一个地方都如夔州那样是商埠,可以轻松用商税补齐差额。

    国家的用度也一年比一年大,府兵番上的比例越来越少,兵部那本账册,已经不对士卒的出处用府兵来标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