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力士,你看大唐在朕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这盛景可还如你所愿?”

    李隆基志得意满的转过身,指着窗外的灯火,询问身后面色平静一言不发的高力士道。

    “圣人千古一帝,功业已不逊太宗皇帝。”

    高力士轻声恭维说道。

    “哼,那是自然,朕一直以太宗为榜样。朕就是要打下一个大大的天下,让大唐的旗帜插遍每一处。

    率土之滨,皆为唐土。”

    李隆基背着双手,看着西南边那个硕大无比的灯轮,在夜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就好似这开元盛世一般,璀璨夺目。

    “朕那三个不肖子呢?”

    李隆基忽然想到某一茬,眉头一皱,语气十分不悦。

    “回圣人,陈玄礼将军亲自带兵将东宫控制起来了。现在太子与鄂王、光王,皆被软禁于东宫内。太子妃之兄薛锈下狱,薛锈已然招供撺掇太子谋反之事,证据确凿。”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说道。

    李隆基忍不住冷笑,半天没有说一句话。

    太子都没有谋反,哪里有什么证据确凿呢?

    李隆基不过是想让太子李瑛知道,哪怕关系再铁的亲眷,在威逼利诱之下,也会说出违心之言,做出违心之事。薛锈是李瑛的大舅子,结果还不是审问一下就招供了?

    世间视死如归之人,又有多少呢?

    “将卷宗送到东宫,让朕的那几个不肖子看看。”李隆基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见高力士还没走,他疑惑问道:“如何不去传旨?”

    “圣人还没有说如何处置太子、鄂王、光王三人,奴不敢去传旨。”

    高力士恭敬说道。

    听到这话,李隆基感觉像是吃了一颗苍蝇那般恶心。

    十三皇子李沄告发说太子李瑛借两千副盔甲,这其实是李隆基暗中授意他这么做的。

    太子与鄂王、光王有没有真的谋反,李隆基心里也是明白的。这些人想谋反,暗地里也在联络外臣,拉拢外臣,确实是图谋不轨。

    但若是谈及实质性的谋反举动,那也实实在在是没有的。

    一想到这,李隆基不由得有些心虚。太子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如何想。

    因为对李隆基来说,太子有没有谋反不重要,他想不想谋反才是排第一位的。李瑛和其他二王想谋反,那么他们就该死,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说太子和二王想谋反,李隆基觉得,他自己认为是这样就可以了,不需要听别人在一旁叽叽歪歪。

    比如说那个老是把“太子乃国本”挂在嘴边的张九龄。

    其他的那些,就是有没有证人,有没有证据,犯罪的逻辑链条是否清晰,太子是不是被冤枉之类的,全都不重要。

    甚至可以不用装点门面搞什么审讯。

    “将薛锈处死,卷宗交给太子与二王查看,然后放他们回十王宅,解除禁制。”

    李隆基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高力士转身去传旨,稍稍松了口气。这个结局,比他预想的好不少。

    然而高力士还没走出勤政楼的房间,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句令他毛骨悚然的话。

    “将薛氏灭门。除了太子与二王及子嗣外,其余十王宅内相干人等,无论主仆家眷,统统杀掉!”

    李隆基的命令不含一丝感情,就好像他杀的不是人,而是待宰的猪犬一般。

    “喏,奴这便去传旨。”

    高力士深吸一口气,轻手轻脚的出了勤政楼。等走出去之后,这才感觉到自己心跳恢复了正常。在他印象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