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们,哪里知道方重勇说的那些大道理呢?

    “你们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诸位回去都想一想,若是有什么想法,再与我私下里商议,都散了吧。”

    方重勇无奈的挥了挥衣袖,面色虽然保持平静,但心中的郁闷难以言喻。

    等众将都离去后,郭子仪单独留了下来,与方重勇一同来到府衙后院书房,二人商议机密。

    落座之后,郭子仪忧心忡忡的说道:

    “三军疲敝,需要修整,如今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但沙州坐吃山空,某建议向安西都护求援借兵,只要再多一万生力军,反攻吐蕃人不在话下。

    刚才人多不方便说,其实某以为,使君之策颇为可行,吐蕃军与河西边军主力对峙,少说也有好几万精锐不能挪动一分,如今瓜州必然空虚。

    某担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围攻罗城的这支吐蕃军,骁勇异常。其主将极善用兵,我们几乎动员了罗城的全部力量,依然是左支右挡好不狼狈。

    此军若是返回瓜州,与吐蕃军主力合兵一处,只怕……”

    郭子仪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围攻罗城的吐蕃军主将是个高手,只怕没那么好对付。而瓜州的吐蕃军得这么一支援兵,恐怕也跟着不好对付了。

    郭子仪从军二十年多年,很明白什么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同样的军队,不同的将领去统帅,战斗力可能天差地别。

    “此人为谁?论钦陵已经死了数十年了啊。”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论钦陵这三个字,在武周时期,曾经是大唐军中不能提起的三个字。唐军无数名将,都成了这一位吐蕃大将的背景板,就连薛仁贵都在大非川折戟沉沙了。

    吐蕃从建立到灭亡,此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不过这位当时生猛得让唐军胆寒的吐蕃名将,却依然难逃政治斗争的宿命,被诬告谋反,死于吐蕃赞普之手。其权谋套路与中原王朝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举动直接让吐蕃的军事开边战略倒退了三十年,比起当年刘宋文帝刘义隆杀檀道济的自毁长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为后面登基称帝的基哥献上了一份“大礼”。

    要不怎么说吐蕃是大唐的“亲戚”呢,为了跟大唐打得有来有回,自己太强了也要自断一臂,给大唐回血的时间。

    唐军将士做梦都办不到的事情,被吐蕃自己人轻而易举的办了。功高震主的名将,常常都是这种下场,古今无二。

    之后,论钦陵家族倒戈投靠大唐,并为大唐守边。这件事完美诠释了君主利益并不等同于国家利益,有时候甚至互相矛盾。

    正是这一件大事,才让当年的基哥有底气对吐蕃动武。基哥之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受命于天”,便是因为在他登基前后十年当中,各种外部条件都开始有利于大唐。

    对吐蕃人颇有研究的方重勇,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论钦陵是谁。

    “什么论钦陵啊,那位主将叫什么不知道,不过,意料之外,倒是发现了一件让某很是好奇的事情。

    这是从那支吐蕃军中缴获而来的,不止一面,今日带了一件来给使君开开眼。”

    郭子仪微微一笑,从怀里摸出一面旗帜来,面积并不大。

    方重勇瞳孔骤然一缩,眼前这玩意,在吐蕃军中可不常见啊!

    他小心翼翼将旗帜接过来,放在手中端详,随即轻叹一声,终于明白为什么围攻罗城的吐蕃军,对所谓“友军”见死不救了。

    这面旗帜,绣着苯教中常见的标志。不过与他前世见到的苯教“万字符”还真不一样,图案也更加简洁,就是用纯色的红蓝黄等颜色拼成的类似方块的图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