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监督,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孤例。

    敦煌那边依山而建的石佛数不胜数,自北魏开始就独树一帜,敦煌莫高窟天下闻名。祠部司员外郎去那边公干,说白了就是公费旅游的。只要看看修的佛像壁画,符不符合基哥所要求的“主旋律”即可。

    如果不符合要求,那就要整改,甚至是重做。这些事情,就由礼部祠部司员外郎盯着。

    简单点说,啥事都不用干,只不过出事了你来扛。

    能在这里埋坑的,一定是个超级老硬币!

    方重勇在心中大骂基哥无耻。

    至于沙州团练使就好说了,团练使是负责训练团结兵的,却没有兵权,无法调动军队,也无法招募兵员。

    不过有一点耐人寻味的是:因为沙州粮食不足,所以沙州的豆卢军一直在严控兵员,缺了马上补。当地农业人口比例比河西走廊其他各州要低不少,有很多适合当兵的脱产人口。

    方重勇之前当甘州刺史,就审批了不少公文,都是往沙州那边转运粮秣的。

    所以说沙州那边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养半脱产的团结兵,本地民风彪悍也没必要养团结兵。

    这个职务在沙州本地大概只能哄小孩,啥事也办不了。

    而最坑爹的职务就是豆卢军支度使了。

    因为河西诸军当中,唯有兵员三万三的赤水军,是有单独的支度使,财政上有一些独立性。而兵员仅4300的豆卢军,此前根本没有设“支度使”这个职务!

    这个事情也很好理解,一个人有一百亿的财产肯定要找“财务助理”帮忙管钱,而只有一万块的话,那还是多担心一下自己将来的生计比较好!

    兵员都没超过五千的豆卢军,后勤压力要比赤水军小得多,当然没必要专门去设一个“支度使”的职务了。

    凉州节度府下面本身就有支度使,负责麾下各军的财政支出。

    也就是说,这个什么“豆卢军支度使”的职务,是朝廷最近才“发明”出来的,方衙内就是豆卢军的第一任支度使……极有可能也是最后一任了。

    所以说担任这个官职的人,需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完全没有参考,也完全没有明确说法。

    如果方重勇愿意,他啥也不做都没什么关系,因为河西节度府和豆卢军之间的固有系统本身就运行顺畅,而且类似官职并不在李林甫此刻还在编撰的《唐六典》里面。

    洋洋洒洒的三个官职,看上去很唬人。然而仔细分析以后却发现……貌似什么也不用做。

    方重勇面无表情的双手接过圣旨,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牛内侍可以回去复命了。”

    他现在连客套都懒得跟对方客套了。

    看到方重勇如此不识趣,牛仙童真想甩袖子就闪人。但是他的事情还没办法,只能憋着内心的恶气,言语不善对着方重勇说道:“圣人还有一封亲笔信交给使君的……哦,现在已经不是使君,而是员外了。”

    他不情不愿的从袖口的拿出一封信,心中暗骂方重勇这个毛孩子不懂礼数。

    按照“正常”的情况,方重勇应该对他好言恭维客套一番,随后献上“跑路钱”。然后牛仙童再“礼尚往来”的将圣人的亲笔信给方重勇。

    套路应该这么走才对呀!

    牛仙童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么在想,也搞不懂对方为什么当了京官却一点都不高兴,反正对方不讨好自己就是不对,等回到长安后,有这一位好看的!

    他在心中暗暗发狠,却是对方重勇皮笑肉不笑的叉手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离开了甘州府衙。

    拿着这份内容复杂,套路深厚的圣旨,方重勇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刚才牛仙童对自己的称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