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爆发了。

    这段质询也是一边拍着椅子扶手一边怒声喝问着的!

    一众官员低着头被暴怒的赵俊吓的跟个鹌鹑一样,听到质问,好一会儿后才有人回答道:“据说是去年匈奴入侵后,我们在今年的夏粮多征收了一厘税用做河东郡的修复工作所引起的?”

    “一厘?”

    赵端愣住了,一厘才多少啊?

    就因为多了一厘的税,四个郡的百姓直接就开始造反了?

    你们要不要这么勇?

    看着赵端不敢相信的神色,最终还是章合叹了口气走了出来,将此事的大致听过给讲了一遍。

    本来征收这多的一厘税就是为了河东郡的灾后重建。

    一厘而已,不是很多,大多数百姓也是能接受的,所以提出来以后考虑到现实情况这道政策便迅速确认了下来,并快速传达了下去。

    但是就像是谣言,一道政策他原本可能是无害的,但是经手的人多了,他就极有可能失去原本的真意!

    原本一厘的税传达到郡里的时候成了两厘,到府里的时候成了五厘,到县里的时候成了一成,到了百姓头上的时候,原本的一厘加税,那些个保甲村长连个大户就收到了两成之高!

    大宋的粮税并不高,大宋商业发达,主要的税收是商税,粮税一般是田地的四成左右。

    再加上赋以及其他的杂税等等可能最终要交给朝廷约摸六成到七成左右的粮税,百姓以及能剩个三四成,倒是够自己吃的。

    可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地方上土豪士绅们往往会用各种手段将百姓手里的地给抢走兼并。

    百姓能留存的地就很少,但是被兼并的地却又偏偏还挂在这些百姓们身上,每年的税都还要他们来交。

    于是百姓们就过的越发困苦,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地都卖给地主然后去租人家的地给人家当佃户来讨生活,从而让这些豪门地主兼并了更多的土地。

    给人当佃户所能获得的粮食可没有自己种地来的多,最多就是个饿不死。

    本来好好的,但是朝廷这一厘税一下来,变成两成。

    哪怕是这些乡下的地主豪门也要交最少一成。

    于是乎他们便将这税转嫁到了佃户们身上,提高的佃租,还是按两成税提高的。

    佃户们本来就只是能活着而已,一下身上又背了这两成的税一算下来,剩下的粮食连活都活不下去了,更有甚者要卖儿卖女才能交的起这增加的税。

    于是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地地主们压迫最狠的四个郡的百姓们掀桌子了!

    你都不让我活可,那我就造反,反正都是死,烂命一条的,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造反的队伍,于是乎原本还能勉强整压的各郡压不住了,就只能把事情捅了上来!

    当官员们突然收到下面传来的消息后,这就有了如今这一幕的出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