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坚定却已经充分表明了他自己本人对这种猜测的确定。

    他已经认定了赵俊就是为了这个才给太监们批阅奏章的权利的。

    “阿这……”

    赵俊有些傻眼的看着自家老头子。

    没有啊!我真的没这样想!

    可看着自家老头子那笃定的模样,他明白,自己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干脆直接就放弃了解释,摆出了一副躺平的模样。

    行吧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赵俊摆出了躺平的模样,却更加让赵端认定了是自己猜中了真相,脸上浮现出了得意的神色。

    赵俊:“……”

    ……

    消息的传递异常的迅速,这边赵明也不是没脑子的。

    在翰林院回来后,他立即就让李文等调了些识字的小太监帮自己分拣奏折。

    将事情分为轻重缓急以及事情的类别大致。

    如此一来速度直接快了不少。

    而对于一些需要讨论的事情,他则趁机找了几个这些年自己提拔的年轻官员还有老成持重的户部尚书崔文做镇,给自己提出意见,自己再根据判断从里面选择认为更合适的意见批复使用。

    这样一来,批阅奏折的速度就更加快上了不少。

    在收到老皇帝的飞鸽传书后,赵明认真思索了一阵,随即便决定采纳自己这位六弟的意见。

    扶持一个宦官集团来跟文官打擂台!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这些官员开始给自己搞事情,他越来越感觉到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是什么意思。

    单靠他自己一个人去对抗整个文官集团是不现实的,他也不是那等有着逆天才能的天才皇帝。

    最好的办法还是扶持另外一群人一起对抗文官集团。

    而作为皇帝家臣,天生就站在皇室,生命也受到皇室掌控的宦官集团毫无疑问便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有问题,皇室随时都能对这些宦官生杀予夺,极好掌控,不会像文官一样无处下手。

    采取了自己六弟的意见,赵明很快就以监国的名义下达了禁止翰林院学士参政以及阅读时政文书的权利,在其未出翰林之前,就老老实实的待在翰林院学习以往的朝廷治政经验,不要再想东想西的。

    所有违背这去去除功名,剥夺官身。

    这道政令一出,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满朝震惊中,百官纷纷反对!

    可是赵明现在是监国,还是监国太子,一力执行下百官即便反对也没用。

    紧接着他又提出了宦官批红盖章一事,这更加引起了百官的不满,折子上的更多了。

    而宦官集团这边则惊喜不已,很快就从内部选拔出了一批精英人士组成了奏章批阅组,以十二分的精力去协助太子批阅奏折。

    而面对百官的抗议,禁止宦官参政。

    赵明直接以一句试运行给堵了回去。

    可是谁都知道,试运行若是做的不错了,这东西恐怕就会成了常例。

    在阻止不了之际,有脑子灵活的便准备在其中加入自己人。

    于是原本负责监察批红的从皇城司变成了有专门的御史组成了监察小组,在百官的一力要求下赵明只得答应下来。

    于是奏章的审批流程就成了太监、太子、然后是御史审批这三方会审过后才能下发执行。

    三方互相制衡了起来。

    当远在云州郡的赵端和赵俊收到消息后,赵端不由就有些愣神了,这玩意怎么越看越像内阁的雏形了,只是如今的顺序不太对。

    把监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