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许多这个世界不曾听过的故事,随便抄一个出来讲给大家听,那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大神了。

    所以现代人如果穿越到古代,多半还是可以活下来的,而且还活的相当的不错。

    咳咳,言归正传。

    在说书人这样的第1波二创之后,如果一个故事在听众那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许多听众都表示希望能够反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那戏班子就登场了。

    戏班子在古代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除开一些水平极为高的戏班子,大部分的戏班子都是草台班子,他们想要凭借技术来争夺客户是很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搞出一些新花样和新故事出来。

    但受时代的限制,戏班子能够表演的剧目无外乎就是王侯将相,各种朝代的开国战争,又或者是大家闺秀和穷苦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可以想象,当戏班子发现一个猴子的故事居然受到观众们热捧的时候,内心深处会有多么的激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故事拿来二创,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戏剧曲目。

    从没见过剧情的新戏一上映,甭管台上的角色唱的好不好,那钱肯定都是赚满了的,这就是古代的第二波二创。

    一般来说,一本能够二创到这种地步已经算是凤毛麟角,是极为成功的作品了。

    但这样的作品却不能够被称为名著,想要进入名著的门槛,还得有第3步,也就是第3波二创。

    而这一波二创则来自这个世界最高贵的群体,也就是士大夫群体的二创。

    当然了,士大夫二创的话,不会那么粗俗的改成话本和戏剧,而是会在自身的各种文化创作之中引用这些里面的剧情。

    比如杜牧的铜雀春深锁二乔

    又比如王阳明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提了一句“贼以宋江等群寇故事为本”等等,这就是最顶级的二创了。

    至于西游记嘛,在它诞生的100年后,就有另外一个文人专门为他创作了一部番外,又或者是前传,名叫《封神演义》。

    而西游记最顶级的二创作品,则毫无疑问的是600年后的央视版西游记了,是这个二创作品让西游记彻底走向了千家万户,成功的霸占了几乎每一个暑假寒假的电视荧屏,哪怕将近40年后也不断的重播,成为了所有华夏人都难以忘却的文化烙印。

    而这就是华夏的西游烙印,因为所有华夏人都对西游记的故事了解的太多太深刻了,你知道后续孙悟空这个角色的表现有多么的出彩,所以他们会天然的忘记孙悟空前半部分做出了那些下头操作。

    但是这个世界完全没有西游滤镜,自然也就引发无数反对之声了。

    “要不然我给你们拍一个刘旭版《西游记》出来?给这个世界也来一波西游滤镜?”刘旭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琢磨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