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都跟刀割了一下,汤圆和两个弟妹估计更难过。孩子该教育教育,别一棒子打死呀。”

    李源笑道:“啧,看来真是都长能耐了,都开始教我做事了。”

    李坤、李堂哭笑不得的站了起来,李江指了指两人后,不过回过头问李源道:“我能说你两句不?”

    李源有些气呼呼的站了起来,叫了声“妈”!

    李母不看手上录像带盒盒上的照片了,看了过来……

    李江:“……”

    在一片哄笑声中他走过去把乐不可支的李源按在椅子上,对李母道完“没事”后,对李源道:“就算家大业大,要仔细考虑接班孩子的事,你好歹留些余地,别忒狠了。”

    李源笑道:“放心,留着余地呢。说了,是一次教训,但也是一次玩笑。虽然失去了些所谓的名头,可也打破了他们头上的枷锁和包袱,为的是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然从小就想着要接汤圆的班,要承担那么大一个公司,所有人都这样想,压力太大了。

    再说,我哪有那么冷血残酷?我真那么狠,十八早到街头要饭去了。”

    众人这才明白李源的苦心,一个个大为动容。

    特别是那些子侄们,八叔没有因为富贵已极,就变得以家业为重,亲人只是维持家业的工具。

    这样有人情味儿的八叔,才是他们最敬爱的八叔!

    “八叔,今晚上喝酒!今年一定撂倒您!”

    李均几个叫嚣道。

    李源哈哈一笑,正说着,李垣从外面进来,笑道:“外面有街坊来敲门拜年,问咱家今年放烟花么?说看到咱家今年贴对联了,还送了一盒饽饽。”

    此言一出,小辈们还好,八个老弟兄都沉默了。

    李母这会儿又抬起头来,笑道:“好啊,三年了,也该热闹热闹了。”

    今年开始贴对联过年,是她的意见。

    李父九一年春节过世,今年九三年,实算才两年。

    但古代守孝三年,讲究的本来就不是满三年,而是历三年。

    最重要的是,孔老二定规矩的原话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譬如李源在时,非常注重家族,友爱团结亲人,还爱国。他死后,李幸继承他的位置,三年内也这样做,就是孝。如果李幸继承他的位置后,立刻开始断亲,并收回内地的投资,改投国外,那么即便他守满三年,三年内天天披麻戴孝,外人也只会骂他不孝。

    所以,三年不改父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老弟兄们也想让母亲多过几个热闹的好年,也就同意了。

    李垣笑道:“奶,你耳朵听着可好使了嘛!”

    李母全当没听见。

    李垣:“……”

    李源笑道:“妈说的对,都三年了,该热闹热闹了。回礼了没有?”

    李垣笑道:“没来得及,我让那大爷等一会儿,我拿些东西给他,人转身就走。四九城的人,还是那么要面儿。一会儿我带点东西去他家也拜个年。”

    李源点点头,道:“今年备花了没有?”

    李垣笑道:“备了备了,狮子院里隔间分六个房子装的,不敢放一起。”

    那么多烟花都放一起,真要出个意外,王府又是这个位置,那就是大事了。

    李源道:“招呼上孩子,去放吧。”

    李垣乐呵呵的应了声,转身出门去招呼李幸他们。

    “老二今年没回来?”

    李池问道。

    李源点了点头,神情有些微妙道:“去英国生孩子去了。”

    找的代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