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教育司已在汴京城设立东京大学堂,并在东京城、燕京城、长安城、太原城等地各设立中级学堂两到三座,北地已经普及教育法,学生陆续入学,年轻学子纷纷考入东京大学堂、东京讲武堂以及东京师范学堂等。北地民心安稳,教化已经深入人心。”

    担任教育司主事四年多以来,宣月华兢兢业业,也沉稳了许多。

    耶律楚材微微有些遗憾。他向皇帝主张用孔孟之道治国治民,选用儒生来担任各级官吏,但很可惜,皇帝并没有采纳。

    大宋通过金陵大学堂和东京大学堂来为大宋朝廷遴选人才,科举取士形同虚设。大宋择选的官员都是懂实务的干才,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饱学儒士,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中华非华,孔孟之道,皇帝似乎更提倡孟子之“法先”和“王道”,铁血味太重,少了许多儒雅。

    “陛下,近日朝臣纷纷上书,言奏我朝如今的学生教育,军事体育考核所占比例太重,戾气太盛,请求陛下减轻学生的军事体育负担。朝野上下屡屡施压,还请陛下明鉴。”

    宣月华支支吾吾上奏,赵竑面色一沉,重重一拍案几。

    “宣月华,你难道忘了,朕为何让你做这教育司的主事吗?”

    “回陛下,当年教育司主事史岩之欺瞒陛下,擅自减轻和免除学生军事体育课程,甚至在军事体育考核上弄虚作假。所以,陛下才……”

    “既然如此,你做你自己分内之事,瞎琢磨什么?”

    赵竑打断了宣月华,板着脸一句,宣月华唯唯诺诺领旨。

    赵竑看了一眼下面一声不吭的真德秀和邹应龙,包括耶律楚材等人,收回了目光。

    懦弱、奸滑、自私冷漠、一盘散沙,这些国人身上的顽疾,通过军事化的训练和教育,使得勇敢、服从和纪律,以及团结意识耳濡目染,深入人心。

    至于通过军事体育操练,所达到的强健体魄功能,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宽袍大袖、弱不禁风,只会当官发财的腐儒,绝不能成为国家的根本。

    通过义务教育的新一代,他们的一举一动,身上的军人之风,将会从上到下,洗涤朝堂的迂腐积习,以及替代千百年来被士绅左右的民风。

    这也就是他想要达到的国民的改造。

    去了个胆大妄为的史岩之,朝野还有千千万万个张岩之王岩之。这些人饱读诗书,深谙儒家思想,总想让文风战胜武风,笔下虽能千言,胸中却无一策,高谈阔论,阴风阵阵,其心可诛。

    民风的转变来之不易,不可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