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国。自他登基起,他就潜移默化,从年轻一代开始,塑造国与民的概念,直到深入骨髓,刻骨铭心。

    “陛下(校长)英明!”

    崔新和宣月华一起肃然称是。

    大宋天子是铁血皇帝,军事课程在学堂普及,创办讲武堂,编练新军,要不是这一系列国策,又怎么可能击败兵临天下的蒙古铁骑?

    “国爱其民,民爱其国。一个国家,要有他的历史文化,有他的语言,自然也有他的国土,更有他的国民。从军事体育训练开始,才会有新的一代!”

    想起那个前教育司主事史岩之,竟敢擅自让下面学堂削减甚至几乎是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考核上欺上瞒下,赵竑气就不打一出来。

    这样的官员,与他所倡导的尚武之风,甚至军国一体化背道而驰,没有惩处,他实在是过于心软。

    赵竑的感慨听在耳中,宣月华心头忐忑。

    “校长,学生惶恐,恐怕担不起这份重任。”

    长期供职于金陵讲武堂,宣月华对赵竑的称呼,习惯以“校长”相称。

    本来她也没有觉得是多大事情,赵竑这一番宏图阔论下来,她立刻变得有些患得患失。

    要是干不好,岂不是耽误了校长的“国民大计”?

    “朕说你行就行!只要本着一颗赤子之心,放手去做就是!即便是有什么事,有我这个校长担着,无需担心。”

    赵竑朗声说道,给弟子打气。

    “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为了磨炼学生,养成他们勇敢坚韧的性格。将来他们要进入各大学堂,然后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士农工商,伴随和影响他们一生的,就是学堂所受的教育。”

    崔新和宣月华都是点头,恭恭敬敬。

    “原来查办的那些教职人员,都去了哪里?”

    赵竑忽然问道。

    “回校长,全部都从各学堂和各大学堂革职,一律辞退,没收贪墨所得,情节严重的几个,已经被下狱。”

    宣月华的禀奏,让赵竑点点头。

    这些私心作祟的蛀虫,为了利益和政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校长,学生一个人独木难支,能不能调一些精兵强将来帮一下学生。”

    宣月华立刻提出了要求。

    “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校长,史慧玉就不错。有她帮学生,一定事半功倍。”

    宣月华终于开口,提到了史慧玉的头上。

    “史慧玉,那个大美女!史嵩之的女儿!”

    赵竑一怔,随即摇了摇头。

    “史慧玉在西北边军干得不错。朕打算成立卫生司,由她出任主事。她呀,绝对不行!”

    疾病预防,医疗服务,食品安全,妇幼保健,关乎民生,成立卫生部门,也是顺应潮流和时代的需求,势在必行。

    史慧玉,风姿绰约,美得让人心跳。

    可惜,他已经没有了看见美女心跳的那份心情。

    “校长,史慧玉告假回了临安城,陛下要不要召见她,和她面谈。这么多年,她心里只是仰慕校长一人,现在仍是孤身一人。”

    宣月华看了一眼周围不远处的崔新等人,在赵竑身旁,轻声细语说道。

    “什么?”

    赵竑吃了一惊,随即摇了摇头。

    “那她真是瞎了眼!不过,朕倒是找个机会和她好好谈谈,看她愿不愿意回来主持卫士司事宜?”

    要是史慧玉愿意,国家的两个主要部门,教育和卫生,可都是女子主政了。

    就凭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