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崔与之继续说道,话里有话。

    “范相公,你想过没有,成吉思汗病死,鞑靼大军撤去。等鞑靼新的大汗即位,鞑靼大军必会南下。到那时候,西夏又该如何抉择?”

    “该如……何抉择?”

    范钟提起精神,立刻追问了起来。

    “西夏只剩兴灵之地,几十万人口,大漠戈壁,还不如我四川一大县。到时候鞑靼大军来袭,你说,西夏君臣是要降鞑靼,还是要……”

    “崔相公,还是要什么……”

    崔与之欲言又止,范钟下意识问了起来。

    “老夫也不知。咱们拭目以待吧。”

    崔与之哈哈一笑,戏谑道:

    “范相公,你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河西政务吧。至于军务上,自有余玠他们!”

    这个范钟,早已跨过了荒废事宜,想的真够长远。

    凉州城,玉门关,那些汉家故地,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幅模样啊?

    “多谢崔相公!”

    范钟立刻反应了过来。

    鞑靼誓要灭了西夏,西夏形势尴尬,应该不会冒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投降鞑靼。那么,大宋或大金,就是西夏的唯二选择了。

    以西夏被鞑靼大军围攻时,金人未出一兵一卒,更因为金国的实力,西夏归顺大宋,恐怕已经是板上钉钉。

    到了那个时候,宋蒙之间,恐怕就是不死不休的相互攻伐了。

    二人宾主相谈甚欢,下人进来禀报,说是襄阳通判史嵩之到了。

    “史相公,你可真是雷厉风行啊!”

    几人互相介绍寒暄,崔与之笑呵呵说道。

    这位还不到四旬的四名史家之后,身高体重,相貌堂堂,双眼炯炯有神,恐怕又一位当朝新贵。

    皇帝看人用人上,眼光独到毒辣。

    刚一见面,没说几句话,史嵩之就迫不及待,问到了边事上面。

    “两位相公,听闻我大宋官军已经挺进河西之地,不知是真是假?”

    在得到了范钟二人确定的回复之后,史嵩之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

    “见缝插针,痛打落水狗,皇帝英明神武,果然是圣君所为!”

    “史相公,你就不担心我边军在河西战败,悻悻而归吗?”

    范钟开起了玩笑。

    事实上,他还真有这个担心。

    “绝不可能!”

    史嵩之毫不犹豫,断然一句。

    “数万鞑靼铁骑,野战对垒,我军尚不畏惧,何况河西微末之残兵败将!”

    史嵩之说完,满面笑容,拱手行礼。

    “范相公、崔相公,在下知道河西残破,需要恢复民生,特地带了一些东南商贾随从,另有货物无数。还请相公准允,在四川采纳所需,让他们随下官一起去河西商屯。”

    范钟微微一惊,随即面带笑容。

    “史相公,这是善政!就让他们跟随,就在你凉州治下屯田吧。不过,陛下新政,绝不可官商勾结,欺上瞒下,误了国事。本官言尽于此,你我互勉。”

    人都带来了,还能不让他们去吗?

    先斩后奏,这个史嵩之,果然进取性十足。

    “那是自然,范相公无需担忧!”

    现在的史嵩之,只想做出一番功绩。他豪门出身,区区一些银钱,他还不放在心上。

    “范相公,关于河西施政,下官有一些心得,等下官斟酌以后,拿给范相公看。到时候面圣时,下官还想亲呈君王,以诉衷肠。下官还有一些琐事,先行告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