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战后,如果朕所料不错,鞑靼会有一个两到三年的混乱期。那就是我大宋最后的机会。”

    事实上,宋蒙交战时,每一次的蒙古贵族内乱,都是一次南宋获得喘息的机会,可惜南宋都没有抓住。

    “志愿军?”

    崔与之糊糊涂涂,又被赵竑带到了沟里。

    河西祁连山,养马的天然之地,自汉武帝时已经是誉满天下。

    为了河西养马之地,赵竑不惜和鞑靼大军正面为敌,这不是火中取栗,这是在玩命啊!

    “不错,志愿军,也就是民间力量,打鞑靼一个措手不及。不过,鞑靼势大,不会轻易退兵,因此……”

    一万将士入夏增援,恐怕只能阻止蒙古大军灭夏日期,并不能让蒙古大军退兵。

    到了那时,他就要挥兵北上,打通入夏的通道,甚至要和蒙古大军鏖战。

    “朕有三件大事要你抓好,这其一就是要你在四川成都好好练兵,择官军中优者,淘汰劣者,人数为五万到十万。到时朕会挥兵北上,接回出征的将士,也许会和入侵的鞑靼大军作战。”

    赵竑沉吟着,徐徐说了出来。

    四川官军二十余万,成都路重中之重,十万官军,操练出五万,应该问题不大。

    “陛……下,五……万大军,如何操练?”

    崔与之结结巴巴问了出来。

    赵竑反应太快,他有些跟不上赵竑的节奏。

    “朝廷会从讲武堂抽调军官,来军中指导将士们操练,彻查空饷、淘汰老弱病残,不能胜任者,必然要被淘汰。”

    “陛下,空饷好说,彻查就是。淘汰老弱病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淘汰下来的将士,该如何安置?”

    崔与之忧心忡忡,赵竑微笑着吐出两个字。

    “汉中!”

    “汉中!”

    崔与之恍然大悟,摇头苦笑。

    汉中屯田,数十万军士足可安置,何况数万?

    “陛下,臣以为,利州东路安抚使陈立年老体弱,性格过于温和,似乎不太适合在汉中屯田。”

    “崔帅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竑点点头,示意崔与之说下去。

    他本想让江南东路统制官江万载协助陈立屯田,不过江万载才二十岁,又没有民政的经验,让他犹豫不决。

    “城固知县陈隆之,他是川人,四旬不到,熟悉汉中民情,可为屯田主官。”

    “川人?”

    赵竑微微一怔。他才刚刚打破四川士大夫铁板一块的局面,难道又要回到从前?

    陈隆之,后世似乎小有名气,是个诗人,蒙古大军入侵四川,身为四川制置使的陈隆之镇守成都,不屈遇害。

    四川英烈,何其多哉!

    “陛下,陈隆之精明强干,正在壮年,可为陛下所用。工部郎中彭大雅也是川人,他在边塞烧制水泥,开矿炼焦,是位干吏,亦可重用。一来,陛下可安四川本地官员之心,让新政顺顺利利推行;二来陛下不会局促于四川一地,总要打出去,到时再调任提拔,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崔与之的话,让赵竑豁然开朗,哈哈笑了起来。

    还是崔与之想的周到,崔与之推荐,由此可知,陈隆之应该是个人才。

    同样,汉中屯田,也是练兵新政的一部分。战争终归打的是后勤,没有汉中的粮食,恢复十万边军,难度陡然提升。

    “擢升陈隆之为兴元府通判,利州东路安抚副使,主管汉中屯田一事。让彭大雅权任利州知州,确保蜀口后路无忧。”

    赵竑微微思索片刻,很快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