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跪在他身侧的朱高煦和朱能则是脸色狂喜,有了老朱这道诏命,这场靖难就是名正言顺。

    而在一旁的朱允炆脸色煞白,他怎么都没想到,亲手把皇位传给自己的皇爷爷,竟然又亲手将自己从皇位拽了下去。

    其中缘由也简单,因为站在他们面前的老朱并不是洪武末年的老朱,倘若是洪武末年的老朱,以其晚年对朱允炆的宠爱,再加上反复无常、越发暴戾的性情,还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方孝孺也是听得瞳孔震颤,他虽然迂腐,但绝对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老朱这一道旨意代表着什么,也瞬间明白为什么自己和朱能会被宣召入殿。

    甚至,大概率未来这道让位圣旨,还得由他这个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来宣,如此更加可以验证朱棣的得位之正。

    表面上看起来,不论有没有老朱的这一道圣旨,最终都是由朱棣来接下这大明江山,都会出现永乐一朝,但实际上则是全然不同。

    如果没有老朱的圣旨加持,那朱老四坐上皇帝就是篡位,怎么洗都没用,史载朱老四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刚登基就搞了一大堆骚操作,改出身什么的基础操作就不谈。

    一,废黜建文时期的所有政令,不论好坏,一律恢复祖训。

    可实际上洪武时期留下的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很多洪武时期的政令已经不适用,建文新政的改革也初见成效,这一恢复祖训,直接社会矛盾加剧,发展原地倒退十年。

    二,设立东厂,重用宦官。

    靖难成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宦官」,加上朝中的建文旧臣颇多,为制衡这帮旧臣,朱老四登位之后,他就开始有点喜欢太监了,把他老爹定下的‘内臣不得干政’的祖训忘到狗肚子里去了,东厂这玩意就是朱老四在永乐十八年设立的,直接为明后期的阉党之祸开了头。

    三,急迫用功绩来掩盖靖难本质是造反的事实。

    为了证明自己比建文帝更适合大明皇帝这个岗位,永乐年间,朱老四一共五征漠北,但实际上只有前两次是有积极效果的,永乐八年和十二年的北伐,可谓是打出了大明国威,可永乐末年三次都是弊大于利,不仅耗尽了国库,对民生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于朱老四自己都死在了第五次亲征的路上。

    此外,五征漠北还出现了新问题。因为军费耗损过大,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朱棣下令放弃长城以北几个关键卫所,导致明朝丧失了大部分对塞外地区的控制。

    而现在有了老朱的圣旨,那朱棣就不用折腾这些了,至少不会折腾的那么厉害,大明国力也能在更快的时间发展至鼎盛。

    “等等。”

    季伯鹰想了想,开口说道。

    这两个字,直接将众人目光都引了过去。

    要知道,这会可是老朱在下旨,他没说完,谁敢吭声?

    然而老朱的反应却是让朱棣朱允炆朱高煦朱能方孝孺等人心头惊骇不已,因为老朱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是极为谦恭的看向季伯鹰。

    “季先生乃咱大明仙师,季先生所说的话即是咱说的话。”

    这一番话,直接确定了季伯鹰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大明仙师。’

    季伯鹰瞥了眼老朱,这名头听起来不错。

    “燕王殿下。”

    望向朱棣,淡淡出声。

    “我有一事提醒你。”

    被季伯鹰注视着,这位大明第一藩王,未来的永乐大帝,竟是感到有几分不适,因为在此时的他看来,这位衣着奇异的男子,就是带老朱降临世间的仙使。

    “仙师圣言,朱棣聆听。”

    朱棣毕恭毕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