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多年未拍马屁了,但老朱棣拍起自个老爹来,还是那么顺其自然。

    “皇祖父深谋远虑,孙儿敬佩不已!”

    朱高炽紧跟其后。

    “曾皇祖父之雄才伟略,瞻基望尘不及。”

    一个比一个拍得响。

    老朱心情,好了不少。

    季伯鹰放下杯子,瞥了眼这四代同堂,继续开口。

    “接下来,是内阁之弊。”

    “老朱,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明明是聊丞相制和内阁制,我却花功夫和你讲宦官乱政。”

    “听好了。”

    此话一出,老朱脸上的笑容立刻收了。

    “一、皇权高度集中之后,对皇帝的要求也会变高。”

    “当权力集中在一人之身时,如果这人是个勤政明断之君,那国之幸,民之幸,可如果这个皇帝并不怎么管事,那满朝就是妖魔横行。”

    “而这,就产生了第二点弊端。”

    季伯鹰看向老朱。

    “第二点,宦官乱政。”

    “刚才我已经大致讲了司礼监的存在,当皇帝管事的时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等于是木偶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受皇帝支配。”

    “可当皇帝不管事的时候,手握批红权的司礼监就是最高决策,也就是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将会代替皇帝行使天子之权。”

    “在这种情况下,握有行政权的六部以及议政权的内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整个朝野都将成为司礼监阉人的一言堂。”

    “这便是,宦官专权。”

    当听到‘宦官专权’四个字的时候,老朱拳头都攥红了。

    咱大明天子之权,竟然落入阉人手中,咱怎会生了那些个废物子孙,手中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却是任由一群阉人肆意弄权,荼毒国家。

    老朱棣也是听的眉头紧皱,毕竟用宦官这件事是他开的头,多少有点自责,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断绝这种问题在后世产生。

    “三、内阁之位缺乏法理保证,当国家陷入困境之时,难以出现狂澜之辈。”

    “大明一朝,从始至终,内阁的存在都没有正式的机构设置,只是相当于皇权之侧的一个秘书处。”

    “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责,若无朱批,六部根本不为之信服,哪怕是张居正这位大明最为接近完整版相权的内阁首辅,仍须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合作才能执掌大权,方能施展抱负。”

    “如此一来,当国家积重之时,需要改革之臣,出现力挽狂澜的名臣要求格外之高,毕竟如张居正这等能同时把六部、内阁、司礼监、后宫、皇帝全部搞定的人,整个大明276年也才出一个。”

    老朱和老朱棣,以及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是听的极为认真,‘张居正’这三个字也是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能够被仙师反复提及之人,必然是极为出众之辈。

    季伯鹰稍微停顿了片刻,润了润嗓子,继续道。

    “四、朋党之祸。”

    话音刚落,朱瞻基下意识便是开问。

    “仙师,我有一个疑问,历朝历代都有朋党,我大明有何不同?为何要归因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