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完全。”

    当了这么多年傀儡,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大权,这一点董承当然可以理解,只是他终究担心刘协不是这对翁婿的对手。

    更何况,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他们二人似乎真的不像是曹操、董卓之流,“其实,陛下有没有想过,或许吕林翁婿真的是忠于陛下的?”

    刘协嗤笑了一声,“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觉得他们到现在为止都是对朕恭礼,事事请旨,可你有没有想过,此时天下未定,他们也需要朕呢。

    一旦所有的势力都被荡平,那时候才是他们真实的嘴脸。”

    说罢,刘协自己就苦笑了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忠心,或许不是,可朕不能拿祖宗的基业去赌,四百年的大汉不能葬送在朕的手上。”

    这么说,董承倒也是能明白的。

    只是说起来这滥杀功臣可是会遗臭万年的,本心上来说,董承不希望刘协走到那一步。

    要与大汉社稷相比的话,那这种牺牲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真两难。

    看着背对自己的天子,董承再一次觉得,他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没什么事就先退下吧。”

    刘协摆了摆手后,董承便躬身道:“微臣告退。”

    走了,都走了。

    石亭之下,只有刘协一人在春寒料峭的风中孑然伫立。

    他不指望有谁能理解他,原本,帝王就是最孤独的人。

    轰轰~

    一声春雷,瓢泼大雨说下就下了。

    刘协探手接住顺着石亭勾起檐角滴落的雨水,面前九珠迎风摆弄,“要起风了.”

    朝会,如期而至。

    初春的天,亮的比较晚,这个时间里还是一片漆黑,加之春雨急切,寒意逼人。

    伴随着内侍的一声吆喝,文武大臣全部朝着金殿走去。

    没有了曹操在场,没有了入朝不拜、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大臣们还少了一道等人的环节,似乎都找到了心目中朝堂应该有的样子。

    朝会开始后,各部大臣开始汇报一些繁杂事务,大体都是吕林一派的在报,譬如兵力调整,譬如军需供应。

    作为大司农的荀彧也上报了春耕的计划和秋收的预算,然后就是各部人员不足需要补充的名单。

    不算大,可这些事情都是要在朝堂上定夺,一通过去都得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直到这些事情全部敲定后,刘协才挺直了腰杆,准备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诸位爱卿,科举推行已成必然之势,然太学院院长一职仍旧空缺,今日便是要择定一人出任,此位关乎选才用人,干系重大,诸位爱卿不妨畅所欲言,哪怕是毛遂自荐亦可。”

    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了,是宗正内卿刘艾,“陛下,微臣提议由杨司徒出任太学院院长,杨司徒钻研儒经,学富五车,在天下士人的心中有绝对的威望,由他出任,必是众望所归。”

    有了刘艾打头,很快就有其他人一一出列支持。

    不算多,但也有十几个人。

    龙案下,刘协右拳紧攥,除了他这一道支持外,竟然就没有其他人说话了,这是刘协完全没有料想到的局面,吕林的人干什么,全部都哑巴了,你们还真是不想要这个位置了?

    事实上,同样的疑惑也在杨彪的心里产生。

    在他的计划里,今日朝堂之上必然是吕林党羽全部下场支持他们的人,声势浩大肯定盖过自己,不过没关系,已经酝酿好了说法来反驳。

    一旦形成了僵持局面,陛下再往自己这头倾斜,这事还是很大可能办的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