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军也会隐忍不住的。

    到时候,便是无法激起兵变,我们拿下九江,一来淮南士子不会对我们顽抗到底,二来围城安丰的时候,他们的军心也已摇摇欲坠,甚至射入一些赏格,就有机会策反他们了。”

    周瑜说完后,孙策朗声大笑起来,“妙极妙极!”

    这一出,算得上是阳谋了。

    现在,孙策就怕他鲁肃死守安丰,天知道吕林的援军什么时候会赶抵,必须把他逼出城来。

    这样的方式,以刘晔为首的淮南帮定是会给足压力要求鲁肃发兵救援。

    不救?

    没关系啊,到时候我们投诚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只要淮南派系的主干力量都投诚了,那接下来策反安丰城里的淮南军就不在话下。

    说干就干,当天孙策就召集了太史慈、程普、韩当一干人等商议用兵计划。

    本就处于备战状态的大军不需要耽误太多时间,只一天的准备,三万大军就开始朝着九江开拔。

    按照正常情况,现在就算是治所寿春也只有四千多兵力,其他的县城就更别提了,江东兵马当然是应该一鼓作气直接围城。

    可孙策是选择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一城一城的取,并且将声势搞的足够大,没办法,要给他们求援的时间,也要给他们心里判定我就算叛变也合情合理的准备。

    刘晔是什么人啊,这种伎俩哪里骗得过他呢。

    知道是知道,可他当真无计可施。

    淮南派早就对徐州世家没好感了,加上迟迟不肯发兵救援这件事,更是火上浇油,现在呢,人家都打过来了,他能怎么办,就算是淮南帮的老大,你也得顾着下面这群人的想法啊。

    要知道,一个派系里,站出来说话的可能是这群士人,但真正的底蕴却涵盖了军中将领。

    他不能不去顾虑大家伙的想法,就算心里明白鲁肃是有苦衷的,也只能跟着大家一起骂鲁肃不当人子,枉读圣贤书,甚至直接表明要向吕布和林墨告状。

    “他娘的,干嘛,兵谏啊,听这意思我们不发兵救援,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投靠江东孙策了,是这意思吧?”颜良怒发冲冠,恶狠狠的瞪着来送信的斥候。

    若是平日里,斥候哪有不怕将军的道理,可是今日,那队率惧怕归惧怕,还是壮着胆子反问道:“庐江一战,弟兄们死伤惨重,就连广陵的甘宁将军都率水师来退敌。

    可是安丰城里,有三四万人,将军和监军却不愿发兵救援,末将等只想求个明白。”

    “你”

    “干什么!”

    颜良被问的语塞便想上手,文丑赶忙喝止,随后皱着眉头看向鲁肃。

    情况,有些恶劣啊。

    以往送信都是单骑而来,可这一次,竟然派了二十骑,目的已经很明朗了。

    也就是说,这封信的内容他们想藏都藏不住,因为其他人已经去了军营,现在,指不定营里是什么情况。

    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你且回复子扬,让他坚守十日,十日内,必见安丰援军。”鲁肃不敢赌,必须松口了。

    他很明白,凭借这三万人和城里的粮草军械,的的确确可以死守个半年时间拖到援军赶到。

    问题是,下面的人答不答应?

    就这封信上的内容来看,已经不仅限于徐州派和淮南派的争端了,而是要诱发兵变了,他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否则,九江一旦沦陷,那群人都会归顺孙策,城里的淮南军怎么办?都杀了?

    哪怕是你把校尉、都尉、军司马乃至于军侯、百夫长都给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