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可以让子侄为官,以绕开这个禁令,但是子侄两三代之后,还会亲近吗?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

    同时有了父子不可同朝为官的限制后,就算是父亲请辞,儿子步入官场,再想要达到其父亲的地位或者影响力,就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当然更多的是他一辈子也达不到。

    当然若是真有才,能超越其父,那也是为国效力,并不吃亏。

    王恪在看到察举制的弊端之后,开始在州郡设立郡学。他打算将郡学作为学宫在各地的延伸。

    郡学并不会教授太深奥的东西,主要面对的则是平民百姓。郡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宫选取学生。

    王恪在发现学宫的问题之后,开办郡学,为平民百姓准备一个上升空间,为学宫增加学生。

    郡学每年都可以向学宫推荐学子,这些学子通过考核之后,就会成为学宫的学生,不仅可以免费学习,每个月还有钱粮补贴,可以让他安心学习。

    以前因为学宫在洛阳,天下州郡之中,没有钱粮,没有根基的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前往学习,现在开办郡学,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王恪通过开办郡学的方式,为学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学宫之中几乎再次成为贵族、官员的自留地。这是王恪决不允许的。

    ——

    贯穿整个古代王朝的政治矛盾有很多,但是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分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以及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

    在上古三朝时期,这种矛盾引发了很多次动乱,夏朝后羿之乱,太康失国,殷商的屡次迁都,到了周王朝就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

    等到了大乾建立之后,就变成了皇室与开国功臣集团之间的矛盾。在乾始帝和乾文帝时期,皇室的权威一直压制着功臣集团,并且通过打开上升通道,让更多的寒门子弟,甚至平民子弟登上朝堂。

    这种方式让皇室一直处于强势的一方,但是这种做法却也让功勋集团和官吏、世家豪门渐渐走到一起,同时学宫也渐渐催化出来了经学世家这个怪胎。——《全球通史古中国史·乾王朝的兴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