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之师,岂能受您一拜?”徐恪连忙劝阻道。

    “若是没有君这一席话,吾恐怕会有杀身之祸也!”吴起坚持对徐恪行了一礼。

    而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吴起也不再说论功之言。

    原本这件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吴起抱怨的话也不知如何,竟然传到了魏侯耳中。在听到吴起抱怨之后,魏侯脸色有些不好看,不过明面上魏侯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称赞吴起为国之柱石,并且给吴起增加了食邑,赏赐了金银。

    只是私下里是如何想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魏侯仍然任用吴起为西河郡的郡守,率领魏武卒。原本西河郡的官吏皆由吴起上书封赏,这是因为西河郡直面秦国的原因。

    现在吴起大败秦军,秦国力量衰败,已经武力进攻,魏侯开始从其他地方抽调官员进入西河郡,然后将河西郡的官员提拔调任到其他地方。同时对魏武卒军中立下大功之人大力提拔封赏,也将其调任到其他地方。

    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正常的人事调动,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更多的人则是注意到了魏侯任命田文为相做法。

    魏侯用人制度导致了魏国从以前的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改变。魏文侯时期,只要有才,愿意为魏侯效力,就能获得官职爵位赏赐,但是到了现在,这条制度已经渐渐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魏侯更为看重出身,仅仅有才学并不能让他直接任用,与此同时,另一方面魏文侯提拔的那些大臣因为有功大多都被封为卿士贵族,这些人成为贵族之后开始渐渐向着他们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变化。

    这些人有才能,但是并不表示自己的子孙也有才,因此原本依靠着废除贵族世卿制度而得以被任用,立功受赏的他们开始反对不拘一格用人的制度。屠龙者成为恶龙这件事情一直都在上演。

    只能说是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而不会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在这些人成为了贵族卿士之后,自然不想要自己的子嗣以后重新成为黔首。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原本魏文侯时期,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的用人方式渐渐消失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魏国的人才开始向其他其他国家流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