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的照片,男人穿着军装,看上去英挺硬朗!

    “姐夫为国征战,是让人敬佩的大英雄。以后姐姐有什么问题,叫人喊我就行。”

    唐小二认真说道。

    “那就麻烦唐医生了。”

    女人感激道。

    “那麻烦啥啊,我们医馆是国营的,那就是为民服务的。”

    唐小二敞亮笑道。

    告别了女人家里,唐小二沿着下山的道往下出溜。

    他今年只有十七岁,中学毕业不久,就到了镇上医馆当学徒,现在也学了一年半。不过,常常在看病的时候,还要对照着病人的病情,去翻看《赤脚医生手册》,再对症找药。

    这些药都是县里的医院统一分配到各镇上的医馆里来的,像是“青霉素”、“地塞米松”、“万古霉素”、“利巴韦林”、“安乃近”等。

    虽然名字挺奇怪,但是在他的行医实践中,大多数时候都非常管用,比以前镇上的那个郭郎中强多了,慢慢的就把那郭郎中的那家“灵芝堂”挤兑成了“骨科”的专科医馆了。

    “小唐,回医馆呐?这都快中午了,留家里吃顿饭呗!”

    “小唐,说对象了没,俺们村燕子这几天老念叨你嘞。”

    “唐医生,喝口水再走呗。”

    “小唐,你叔昨天下工,从城里带回来的蛋糕,来尝尝?”

    唐小二背着药箱,下山的路上,药箱不停地打他屁股。路过村庄,有认识的人都热情的喊着唐小二。

    他就负责这边三十几个村子,不少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过他。

    “婶儿,叔在的工地是修富安路的那个不?”

    唐小二却不过热情,拿了一个小蛋糕,在门口的石头上坐着,边吃边问道。

    “就是那个,听说从咱们这到富州的一段马上就完工了,到时候北半段先通车。”

    妇女说道。

    “那太好了,到时候咱们这儿就有一条交通主干道了,经济肯定能发展起来。”

    唐小二期盼道。

    “伱说得对,要想富先修路嘛。”

    妇女笑道。

    唐小二赞道:“婶儿都懂经济啦!”

    “都广播里听得,村里喇叭天天放新闻,婶儿也就是听一耳朵,里面啥意思婶儿都听得云里雾里的,比不上你们上过学的脑瓜子聪明。”

    妇女摇头晃脑的说道。

    “对了,小唐,听说你要去省城?”

    妇女问道。

    “婶儿你听谁说的?”

    唐小二问道。

    妇女回道:“昨天时候,当家的回来的时候,从镇上医馆那边听的。”

    “是有这么回事儿。听说在北边儿,又有大疫,这次是从下面抽调人去省城培训呢,到时候培训了统一调配防疫。”

    唐小二说道。

    “危险不?”

    妇女担心道。

    唐小二摇摇头:“防疫呢,就跟当兵冲锋陷阵一样,哪能没有危险呢。”

    “那张医生咋不去,让你这小孩子去干啥!”

    妇女眼一瞪,不满的说道。

    “张叔家里孩子刚出生,还没满月呢,哪能走得开嘛,我年龄小,精力旺,又没家没室的,去锻炼锻炼正好!

    再说,就像打仗一样,要是人人都不愿意去,那工作咋展开嘛。

    大王教导过我们: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战之责。

    这句话用在防疫上,也是一样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