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是读过书吧?”

    老头闻言,顿时喜上眉梢:“不瞒你说,老头我之前中过童生,在村子里开过私塾,后来朝廷乱了,科举都断断续续的,村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我那私塾才散了。”

    “原来如此,现在齐王爷统治了这里,以后大家肯定是都能过上好日子的。

    要是在镇子上建了小学,老哥说不得还能去发挥余热,教孩子们启蒙读书呢。”

    老汉笑道。

    “要是能那样,就太好了!”

    老头闻言,更是笑容满面。

    “老哥,牛小哥,乡亲们,伱们觉得今年这秧苗怎么样?”

    他又把话题拉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朝着大家问道。

    这一次,大家就非常配合了。

    “这苗子看着比以前的秧苗,更细长一些。”

    “这都是官府推荐的,而且县老爷保证了,这些秧苗如果长势不好,就会给俺们减免些税赋。”

    “俺不知道这苗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俺也跟这种。”

    “我却是知道的,我有亲戚在浣花郡,他们去年夏天就种上这种稻子了,配合花费,一亩能有上千斤,比我们自己的苗要多三四倍呢!

    官府借给我们的这些苗,就是浣花郡现在种的那种。说是叫杂交水稻。”

    一个年轻人跟老汉说道。

    “嗯。”

    老汉听着话,连连点头。

    这边离得浣花郡近,杂交水稻的推广,要更加方便一些。

    不过,以官府的名义进行推广,而且还是出了苗的秧苗,要比推广种子简单很多。

    又深入浅出的和村里的百姓们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他们的一些诉求后,老汉又开始给村民们讲解种植杂交水稻应该注意的一些东西,讲解化肥应该怎么用,什么时候除草、应该怎么除草,除什么样的草,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样的肥,怎样自行制作有机肥等等。

    村民们都是种地的,这就是他们吃饭的东西,此时听到老汉的讲解,从开始的质疑,到慢慢的恍然,一个个都觉得这个老汉确实是一个挺厉害的老头了。

    “好了,用了大家这么长时间,耽误你们插秧了。要是再有不懂的,可以去县衙里问,县衙里面也有技术员,就是指导种地的。

    老汉我还要赶路,就先走啦。”

    老汉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黄土。

    “老哥喝点水再走呗。”

    “对啊老哥,俺这里有个瓜,挺甜的,您路上带着解渴啊。”

    村民们热情的说着。

    “谢谢,谢谢大家。”

    老汉朝着村民们拱手,最终推辞不过,带上了几个瓜继续上路了。

    村民们一边交流着,一边继续插秧。

    过了一阵子,快到了晚饭时分的时候,打头的一个穿着长袍的年轻人,带着十几个官差匆匆忙忙的跑了来。

    来到了地头上,才抹着汗,朝着地里的村民喊道:“老乡,有没有人见过一个一米六出头,头发半黑半白,皮肤黝黑的老者?”

    村民面面相觑。

    戴着头巾的老头忽然看到年轻人身后的一个熟悉的面孔,那面孔也认出了老头,连忙介绍说道:“这是咱们元和县的知县李大人!”

    这一下,村民们站在地里,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个个面色惶恐,不知如何是好。

    “别跪了,别跪了,也不用上来,不耽误你们插秧。”

    李知县急着问道。

    “见过见过,我们今天插秧的时候,有一个老汉来和我们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