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乡里,训练出这么十来万士卒。援救邯郸,是魏军改革后的第一仗,无论是魏王还是信陵君都把它看作是对自己这十几年工作的一次检验。

    信陵君带来了梁尉公子,协助自己指挥作战。华阳之战后,大梁尉虽然依旧在任,但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决策层,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终于一命呜呼。他的独子继承了大梁尉的官职,却沦为只领薪水不干事的闲人。梁尉公子出身世家,虽然身体孱弱,但一直以武人自持,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怕赋闲,也坚持军中的作息,不曾稍懈。文韬武略,家学渊源。

    信陵君的封地信陵并不在这十余年的训练范围之内。但信陵君任命的信陵尉司莽,曾担任武卒营司,有丰富的军队管理经验。信陵君放手让他管理信陵的民军。信陵十万户,平时就有一千民军,按年轮换。司莽以邑民轮流服兵役为契机,把封地中的民户都轮训了一遍。这一次,信陵的邑民不在征召的范围内,没有来到邯郸,司莽也没有过来。但曾在华阳城外左右驻扎的司空和司胜目前在军中,而且均已升任偏裨。——不再根据亲缘关系掌军,是这次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给了那些远房公子出人头地的机会。

    十万魏军来之不易,信陵君视若珍宝,使用起来十分谨慎,竭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朱亥突然击杀晋鄙,其实也出乎信陵君意外,但他并未多说什么。信陵君一面整顿军队,一面与邯郸取得联系。平原君得知信陵君已经来到荡阴军中,立即派人与信陵君联系。在邺城,平原君、信陵君带着各自的门客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最终议定赵军固守邯郸,魏军则向武安侧后发动进攻,逼迫秦军撤军。当时大家的设想是,魏军分别向滏水、漳水上游进攻后,秦军为了避免后路被切断,应该逐步后撤,保护自己的交通线,并最终回守上党。在秦军撤退的过程中,联军可以通过尾击秦军,取得胜利。魏军的进攻只是牵制性的,并不需要真的打破秦军的防御,只要给予足够的压力,把秦军逼走就行!在滏口,魏军就是这么打的。

    滏口隘道,魏军攻击不易,秦军反攻也难,魏军就在隘口附近做做样子。魏军仗着人多势众,把士卒轮换上阵,消耗秦军的体力。这一路危险小,技术含量也不高,就由信陵君亲自指挥,集中了五万人。漳水一路,山高水险,道路崎岖,行走不易。到达指定位置后,还要根据敌情完成一系列攻防动作,技术难度大,由梁尉公子率领三万人完成包抄。

    但出乎联军预料,秦军并没有逐次退回上党,反而出邯郸东去,彻底打乱了联军的计划。驻于邺城指挥作战的信陵君紧急撤离,转向漳水上游。事实上放开了秦军东去的道路。而秦军也没有在邺城与魏军周旋,迅速渡过漳水南下。

    无论如何,在邯郸城下驻扎了一年的秦军终于退走了,邯郸城彻底解除警报!尽管武安还有残敌,廉颇率军进入武安与李崇会师后,武安的残敌已经是瓮中之鳖。邯郸已经转危为安。

    信陵君自然是导致这一转折的首要人物。邯郸局势稍有安定,平原君即亲自到滏口军中请刚刚转移到此的信陵君入邯郸。

    哪怕刚刚狼狈退出邺城,信陵君还是和一众门客,乘着百余乘战车,浩浩荡荡驰往邯郸。邯郸王城外,赵王亲自执帚,将信陵君一行迎至馆驿中。馆驿中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气氛,豪华的排场和丰盛的饮食,处处彰显着宾主的深情厚谊。

    夜间,赵王与平原君一行商议如何安置信陵君。平原君道:“无忌至军,乃私行。矫王命,杀大将,而夺其军,于魏皆死罪也;而救于赵。愿王厚待之!”

    赵王道:“何以待之?”

    平阳君道:“秦军之败也,六城无所献,愿以五城封无忌。”

    平原君道:“无忌于魏,信陵君也。信陵十万户。今以五城封之,户不过三五万,犹未之足也。惟愿以大城!”

    赵王一听要出这么多血,立刻有些含糊。道:“且再议。信陵君有功于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