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跟秦王说你被个江湖骗子骗了,秦王的脸往哪搁?人问你,赵王的节符从何而来?你能回答说,我们没有保管好,被偷走了?这种事情,只能当事人心里清楚,明面上还要找别的理由遮掩过去。

    子楚看上去十分相信李玑的调查,毕竟人家是司寇,查案子那是本行。他问李玑:”可知何人所为?“

    李玑摇头道:”十年已过,事皆陈迹。纵有所遗,何得存也!“两人都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

    一面李玑与子楚频频会面,一面武安方面频频传回消息,大批秦军向上党集中,并向黎城、简子城,甚至皮牢方向开进。而赵使这时也才刚刚走到洛阳,估计还要三天才能到达咸阳。进入咸阳后,还不知道要花几天才能见到正主,传达上赵王的意见。

    赵军收复皮牢,全歼占领皮牢的秦军,武安的局势基本安定。廉颇向武安令李崇面授防御机宜,就返回邯郸,为迎战秦军主力作准备。

    武安是从太行山下山后,进入邯郸前的一外盆地,廉颇认为,武安只要有三万军队,完全有能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因为太行山道狭窄,兵多了基本摆不下。万一武安顶不住,廉颇准备在武安山口,沿洺水和滏水设立了一道防线。这道防线的设立需要动员邯郸的力量。但廉颇在朝堂上提起这事时,引起了大臣们的异议。大家都认为,现在正月过半,马上就要进入春耕,正是农家最忙碌的时节,这时抽调人力,会严重耽误今年的收成。廉颇威胁道:”秦军十万,非虚恫也。猝然临之,而无所备,必受其殃!“

    但大家都认为,秦人难道就不要春耕了?他们只会虚声恫吓,不会真的用兵。你看秦人,兵至上党就停下来,只派出少量部队前出到黎城、简子城,只有哨探到达皮牢。这说明秦军真实的意图只是恫吓,并非真心想作战。否则,以秦人的作风,只需要十天,就会兵临武安城下,哪里会磨磨蹭蹭到现在,还蜷缩在上党!总之,任廉颇说破嘴皮,赵臣就是不同意立即征兵。

    但形势比人强。几天后,武安令李崇连续来报,上党、黎城、简子城驻扎的秦军已经开始依次向武安方向前进。不几天,李崇就报告说皮牢的南面和西面均有大批秦军安营,估计两个方向共有一万人。而一天路程之外的简子城,已经进驻了三四万秦军,还有五万秦军屯于黎城。上党秦军已全部开进!

    这一下,赵国的大臣们不敢再用春耕说事了。他们纷纷催促平原君,迅速与秦展开和谈,只要秦人的条件不算苛刻,就直接与秦媾和算了。总之,以不误农时这原则。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意了在邯郸征兵一万,以为预备!

    于是在邯郸城外,武安入口处,两处五千人的营垒开始修建。由于这两处营地距离邯郸还远,邯郸城内多数人还没有感觉到威胁,那些听到风声的,也只是说”但备秦人耳!“似乎没当回事。毕竟,武安的防线固若金汤!

    这一天,子楚府中再次宾客盈门:子楚的儿子赵正已经满月,子楚府中大宴宾客。

    经过李玑的数次来访,还有子楚被允许自由进出王城,诸赵公子对子楚的排斥有了缓解。

    头一天,子楚宴请的是楼氏、李氏,甚至平原君这样与子楚有往来的王城里的贵人,楼氏派了公子来,李氏和平原君都只派了家臣来贺喜!

    第二天,邀请的是邯郸城内的诸赵公子。这些人顶着赵公子的名,其实生活不易。听闻有人宴请,迫不及待地就来了。送的礼物或一珠,或一圈,或一花,或一具,勉强算是个物件。然后准备着大吃一顿。

    子楚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与诸公子见面,接受了众人的贺仪,自有随从将他们领到庭中的席间,每人一鼎一簋,另加一爵酒、一小篮蔬果。子楚只于阶上与众人酬了酒,就转身离开了,留下这群公子狼吞虎咽,有相识的还会相互打招呼。众人颇以受到子楚公子的邀请为荣。

    席间,诸公子还聊起了武安秦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