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柲木足矣!”

    王陵叹气道:“汝等自为之,吾不能矣!”公大夫立即请这名大夫准备一百秦卒,卸去戈戟头,只留柲杆,明天就用这个修出一道缓坡来。

    心里有了主意,公大夫放了心,又仔细盘算了一会,点军的鼓声响了。

    这一次,秦军各营依然依次皆起,下到山下,一个营率先跳下水中,向对岸挺进。他们步伐矫健,生龙活虎,与前几日的秦军大不相同。廉颇看了,心里都觉一震,不由得望向首当其冲的赵成。

    赵成似乎对这个营的质变毫无察觉,对下面人道:“彼只一营,无足虑也。且攻之可也。”指挥左右两个营迎了上去。

    但这一次,秦军速度比赵军快了一步,当赵军赶到时,秦军盾牌兵和长矛兵已经全部登上台地,布好了刺猬阵,赵军企图绕到秦军的两翼,却见水中一阵弓箭射来,倒下了一批。而身后的士卒并不着急上岸,而是用手足的大棒,猛力击打岸边台地,大片的土块、石块滑落到水中。

    有弓箭掩护两翼,刺猬阵一点点向前蚕食,压迫着两个营的赵军步步后退,偶尔有赵军被长矛挑起,发出凄厉的惨叫。赵成见前面相持不下,立即催动中营发动。看见中营开始启动,公大夫一声令下,全军后退,纷纷跳下台地向河中而去,河中的弓箭后控弦而待,赵军不敢过于迫近,眼睁睁地看着秦军回去。

    等秦军离开后,赵成才发现,河边的地形已经发生了改变,原来陡峭的台地平白生出无数坡来。虽然这些坡还不够平缓,但比起台地来却是平易了不少。如果……

    秦军的进攻还没有结束,赵成的想法只能藏在心里,不能外露。他刚刚回来,还没有完全整好队,第二个营又下了水,冲杀过来。立在河中的弓箭兵并没有后撤,就在河中接应进攻的部队,帮助他们清理绕出两翼的赵军。

    站在身后的廉颇自然一眼就看出,立在水中的弓箭兵是秦军中的全部弓箭力量。他眉头一跳,立即下令赵成后方的一个千人将准备突前。

    这名千人一直是仅次于赵成进行出击的部队,这次廉颇下令他出击,他还以为也不过如几天前一样,暂时代理赵成突击而已。遂再次整理了一下队伍,待命出击。

    但这一次,廉颇并没有立即接管部队的指挥,仍然由赵成指挥手下的两个营,向秦军反击而去。由于已经有了些坡度,秦军登岸的速度快了不少,阵形也更加整齐,也赶在赵军到达前布好刺猬阵。当赵成指挥中营前进时,廉颇下令千人将也跟着出击,让他从已经被秦军修整得更加平缓的坡道上,冲入河中,追击秦军,尽量杀伤敌军的弓箭兵。

    看见赵军中营启动,秦军公大夫下令撤退。秦军全部退回河中,缓缓退回河对岸。而这时,一千赵军,一半是方阵,一半是奇兵,突然杀出,就顺着坡道追下来。秦军弓箭兵立即射箭阻击,但这支赵军有盾牌,举起后,秦军弓箭的杀伤力下降,而赵军方阵内也射出数十支箭来,射中了一些弓箭兵。而且赵军的奇兵也很快就要杀到弓箭兵身边,弓箭兵也不敢立在水中,立即向岸边撤退。赵军得胜而归。

    这天,秦军又按目前的方式发动了两次进攻,引诱赵军追击了两次,终于把赵军一侧岸边的台地修理、践踏成了坡。公大夫计谋得逞,请示王陵收兵回营。

    转天下雨,秦军的弓弦被打湿,无法支援前面作战。但公大夫依然指挥了几次步兵突袭,趁着雨天泥泞,把坡再踩得平缓一些。

    连续几天的大雨,阻断了秦军的大规模行动,只有少数几个营出来踩一踩赵军的河岸,赵军稍加反击,立即退回。等到天色再次放晴时,秦军策划已久的强攻终于要付诸实施了。

    雨后天寒,山谷中更是寒风砭骨。双方的士兵顶着寒风,出营列阵。赵军稍好,他们不值勤的部队夜里可以躲在乡邑的茅舍中遮风避雨,但秦军则不然,他们必须在雨天中露宿,顶着刺骨的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