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重点标注外,还多次派军使前往打探。据守军万人将报告,瞭望哨及时发现了隐蔽靠近的秦军,并发出警报,目前秦军逡巡于百步之外,不得前进。偶尔有小股秦军透进十几步内,均被赵军驱逐。赵括让万人将让全军做好作战准备,随时策应粮仓的作战,务必保证粮仓不失。

    丹水一线比较平静,秦军没有来攻。

    到了夜半时分,各处的骚动渐渐退去,各营军使来报,秦军已经主动退却了。赵括一律叮嘱,一定要加强巡哨,万不可疏忽大意,授敌以可乘之机。

    周围安静下来。赵括派往各营的军使均回报,秦军已经退去,巡哨没有发现秦军来袭。赵括还专门往粮山那边派了两次军使,均回报秦军自撤退以后,没有再发现秦军动向。赵括也放了心。

    斗转星移,战斗的紧张渐渐退去,困意爬上人的心头。而经过紧张战斗后的士兵,更显得疲惫。本来腹中饥饿会让许多人难以入眠,但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连饥饿也不能阻挡他们入睡了。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鸡叫声。几乎与鸣叫同时,粮山营前出现一阵尖叫:“秦人至矣!~秦人至矣!~”然后就是几声惨叫,明显是巡哨的士兵与秦军遭遇。

    被尖叫声惊醒的士兵睁开惺忪的睡眼,往山下望去,但见黑压压的人已经迫近到一里之外。士兵跳起来大叫:“夜袭!~夜袭!~”瞭望哨上的士兵似乎现在才醒过来,惊叫道:“击鼓示警!”

    随着示警的鼓声响起,全营官兵都爬了起来,迅速进入阵地。果见秦军漫山遍野而来。五百人将见这阵势,立时慌了手脚,急忙派出军使向千人将报告,有大批秦军来袭。然后把弓箭兵控制在自己周围。

    在赵军进入阵地的时间里,秦军已经出现在百步之内。原来看上去黑压压一片的秦军,现在也看得清楚了,人数也就数百人,只不过相互之间拉得很开,远远看去,造成了人数众多的假象。

    赵军五百人将下令向人群正中射箭,一阵箭雨过去,似乎传来几声惨叫声,但没有影响大队前进的步伐。第二箭和第三箭射过去,连尖叫声也少了,也就一声两声的。

    五百人将心里更慌了:如果射箭不管用,那要怎样才能阻止秦军的进攻?他没有想到别的办法,只有让弓箭兵再射一轮三箭。这一次,听上去效果更不行,几乎就像射到空地上。

    转瞬间,秦军前进到五十步距离。五百人将这才看清为什么射箭的效果越来越差,因为秦人在行进过程中自动避开了箭雨射击的位置,现在那里还留下一个大大的空当。这群秦人没有盾牌,手里握着长长的兵器,堪比长矛,但却十分轻便,因为他们是跑着上来的。他们之间的空当依然很宽,五百人将下令射箭,赵军向着人群连射三箭,大部分箭矢都从人群之间穿过去,没有射中任何人,偶尔有一两箭射中了,也无济于事。

    五百人将对弓箭完全失去信心,下令格斗兵出营迎战。

    格斗的主力是前排的盾牌兵和后面的长矛兵,长戟兵散在他们身后,起辅助作用。

    赵军营门大开,盾牌兵和长矛兵首先拥出,迅速列成阵势,向秦军开进。秦军则让开正面,向他们的两翼包抄过来。这一下,格斗的主力失去了打击目标,长戟兵冲到前面,主动与秦军包抄的部队作战。

    秦人是长长的竹竿,上面缚着戈,猛力斜劈下来,声势惊人。长戟的长度不足,根本够不着秦军,多数人只能选择后撤,少数人想格挡一下,不是被打中了手臂,就是被勾住了戟杆。戈在猛力打击之下,顺着戟杆滑下来,直接伤到前手,长戟落地。第一击猛劈之后,第二击接踵而至。竹竿打到地上,反弹而起,而秦军借着这股反弹劲,上前一步,猛力向上一掀,又有不少长戟落地。只三两下,就把冲上来的长戟兵击溃。

    秦军在击溃赵军长戟兵的阻拦后,也没有回头再攻击赵军的格斗兵,而是迅速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