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箭矢将进入营地的赵军全都挤到盾牌下。秦军戟兵随即从三个门冲入,对着赵军的屁股就是一通乱戳。赵军大乱,有些盾牌兵无心抵抗,被长矛刺进来,立时倒地。被打开缺口的赵军顿时成为待宰羔羊,一百戟兵,一百盾牌兵和几十名弓箭不过一会儿时间,几乎全都失去抵抗,只有少数几个身强力壮的冲出地营门,连滚带爬地狂奔出百步开外,逃过一劫。弓箭兵迅速上壁,防止赵军反击,长戟兵将那些被长矛或长戟刺翻的赵军,一个个补戳数下,直到他们断气。官大夫对着蒙骜连连行礼:“微参军,何能至此!”

    蒙骜笑道:“此阵战功非小。但守营栅不失,必能以此得‘盈’。“

    山下赵军一下损失了近三百人,哪里还有能力再战,匆忙回营,密闭营门,惟恐秦军趁势来攻。旁边的赵军也看到了这一幕,攻入秦营的赵军,被秦军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损失罄尽,心摧胆寒,哪里还敢认真进攻,攻到五十步就主动往后退。旁边的秦军见了,也想效仿,赵军攻上来时,有意不进行阻拦射击,但赵军再不上当,只跑五十步,一步也不多跑。

    蒙骜让官大夫把首级斩下后,送往李冰处报捷。自己带了二十名弓箭兵、二十名盾牌兵和三十名长戟兵从后门出,在山坡的掩护下,赶往下一个营栅。他见赵军已经不敢往上攻击,就让官大夫再给自己二十名弓箭兵、二十名盾牌兵和三十名长戟兵,来到第三个营栅。

    三百赵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在各营传开,所有人都十分谨慎,不敢过分靠前。传播速度比走走停停的蒙骜要快得多。结果蒙骜每到一营,就看见赵军只前进到五十距离,立即后退。那些不明究里的秦军,都莫名其妙。

    在第三个营栅里,蒙骜告诉了官大夫北面营地里的歼灭战,让官大夫在赵军进攻时暂不射击。果然,赵军即便在没有秦军还击的情况下,依然只前进五十步,便往后退。蒙骜没有办法,只能同样抽调了二十名弓箭兵、二十名盾牌兵和三十名长戟兵。

    第四座军营中,蒙骜也抽调了同样的兵力。来到第五座军营。那里可以明显看到赵军对最南面秦营的猛烈进攻。他把北面发生的事情向这里的官大夫重述了一遍,官大夫十分羡慕,道:”参军其奈敝营何!“

    蒙骜道:”复为之,可乎?“

    官大夫道:”赵人惊,无复进也!“

    蒙骜道:”吾将使之进也。“

    官大夫道:”彼若进也,臣当尽戮之!“

    蒙骜让官大夫在赵军前进时停止射击。赵军果然也只前进了五十步就停下来。官大夫摇头道:”奈何?奈何?“

    蒙骜让官大夫准备好阵势。自己带着八十名盾牌兵、八十名弓箭兵和一百二十名长戟兵绕出营外,往第六座秦营而去。

    第六座秦营与赵军粮山之间有一个小山坳。蒙骜带着这小二百八十人绕到山坳边停下,自己一个人掩蔽地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观察。

    赵蒙不像助攻的各营那样留手,发动进攻的是扎扎实实的一个营五百人,其中有二百弓箭兵。进入百步距离后,弓箭兵开始向上射箭,掩护格斗兵冲锋。格斗兵以较快的速度向上冲锋,而弓箭兵则基本停在原地,主要希望以密集的箭雨杀伤对方的弓箭兵,格斗兵只起引诱对方弓箭兵射击的作用。这种战术虽然比较笨拙,但的确有效。第六座营栅中的秦军弓箭兵在经过三轮打击后,超过一半都带了伤;所幸有壁垒遮挡,伤得不重,一般都是划伤,稍微包扎一下止血,还可以继续投入战斗。只有十几人出现贯通伤,必须退出战斗。

    相比之下,赵军的损失要大得多。首先,由于赵军在山下,弓箭兵必须站在对方弓箭的射程之内向上射击;虽然距离较远,站位分散,但没有遮挡,会被箭矢直接射中,所以一旦受伤都比较重。在格斗兵方面,因为要逼得足够近,才能吸引到秦军的箭矢;而又由于山地的原因,盾牌兵不能像在平原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