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阳能电池板充的电。

    而推进剂,则是电场加速喷出去的气体。

    现在有太阳能充电外壳,能源无忧。

    但这个推进剂,就需要考虑够不够。

    没有足够的推进剂,充电得到再多的能量也只能瞎瞪眼,毫无用武之地。

    “卫星在大气层,可以通过吸附外界气体分子,补充推进剂。”

    120千米的卡门线之前,不需要担心推进剂的问题。

    甚至卡门线还远不到大气层边界,卫星在这个高度也能获得一些微量的推进剂。

    这样,只要在越过卡门线之前,携带足够进入轨道的推进剂就没问题了.”

    陈易摊开纸和笔,开始认真的计算起来。

    一般的卫星轨道高度,划分了三个层次。

    一个是高度150到200千米,第二个是350到1500千米,第三个是3万多千米的同步轨道。

    越低的轨道,受到大气的影响越大。

    坠毁的时间就越快,寿命越短。

    SpaceX的星链卫星高度,普遍在550千米。

    这意味着,星链卫星的寿命正常不会超过1年,如果算上一些抬高轨道提升速度的手段,大体能坚持2到3年。

    “推进剂没问题,但要上超级电容。”

    “用电容把功率提升89.2倍,提高推进剂喷射速度”

    陈易计算了一会儿。

    得出了最后的结果。

    工质发动机。

    在推进剂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毫无疑问,推进剂的喷射速度越快,获得的推力越大。

    之前的离子推进无人机。

    因为能源不够,需要限制功率。

    同等的功率,提升喷射质量获得的推力,大于提升喷射速度获得的推力。

    但现在,卫星不需要限制功率,同时还要尽可能节省推进剂。

    这自然就要换成提升功率,提高喷射速度的方案。

    “开始搞机!”

    “哦不,开始搞星!”

    确定方案计算没有问题。

    陈易感觉精神起来了,没有休息。

    戴上虚拟头盔。

    在保证最大空间和结构稳定的前提。

    陈易加入气动布局的考虑。

    开始设计离子推进器和卫星于一体,简称一体化卫星的结构图。

    一个小时之后。

    卫星的结构图完成。

    陈易又做了一份卫星遥控系统的配套技术方案。

    然后全部一起,导入生产区的各种设备开始自动化制造。

    确定制造流程没有问题。

    陈易又翻出一块空白的主控板,拿着通讯模块,天线,通用芯片,还有一些激光武器使用的超级电容等等零器件,开始制作卫星的主控板。

    四十分钟,主控板完成。

    陈易又接着生产了一根小型激光枪,还有转化率百分之54.8,II-V族化合物的太阳能电池板,制作成卫星外壳的模样。

    把卫星的零配件,遥感探测模块,主控板,通讯模块。

    以及陈易自己私用,能量密度达到5980Wh/KG的碳硅锂电池,包括太阳能充电外壳等等全部组装到一起。

    一个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做骨架,套了一层太阳能电池板。

    整体椭圆滚滚,比电瓶车后备箱大一圈的卫星,正式出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