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增加一套增程......算了,大功率的增程模式提高了系统复杂性。

    直接用翼飞的电池,增加一个充电接口。

    40千克电池,56千瓦时的电能,这足够了。

    毕竟主要的利刃功能,只是在攻击时开启那么一瞬间。”

    陈易列出这新款利刃无人机的设计要点。

    无人机,本身是有一套小功率连接发动机,自然散热的发电系统。

    用来给航电,通讯,雷达拍摄等进行供电。

    但这套系统,根本满足不了超声波换能器,特别是微波发生器的消耗。

    与其提高发电系统的功率。

    增加发电机的重量和体积,同时还要消耗发动机的推力。

    倒不如直接换成碳硅电池,对超声波换能器和微波发生器单独供能。

    根据这些要求。

    结合气动布局和飞行器设计的知识。

    四个多小时之后。

    一架长2.8米,机翼最宽处1.79米,包含起落架一起高50.4厘米的无人机,被陈易设计了出来。

    无人机的整体形状,有点类似歼20威爷的缩小版。

    但机身相对更加扁平,以减少冲击切割穿透时的横截面阻力。

    另外,陈易还参考气动和流体力学,给机头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结构。

    平时就是流线型的尖头,一旦开启利刃模式,尖头就会内凹。

    形成一个倒刀锋般凹下去的结构。

    倒刀锋的角度,弧度,深度,长宽等参数。

    全部经过严密的计算,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激波。

    同时,一起参与利刃模式的机翼,这也有类似的结构。

    按照陈易的计算,机头和机翼这样的结构。

    汇聚的激波能量,要比自然超音速飞行状态的激波,提高5到7倍。

    当然,能量守恒。

    这些多出来激波能量不可能凭空刮来。

    付出的代价就是开启利刃模式,无人机的气动阻力会直线型上升。

    表现出来的现象,原本高速飞行的无人机,因为增加气动阻力,出现急剧的减速。

    “升力系数2.52,阻力系数低至0.015。”

    “虽然是仿威爷的形状,但气动性能比威爷还牛逼。”

    “看来,经过日不落无人机的熏陶,我又有进步了。”

    “哪怕开启利刃模式,无人机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这也达到......算了,这个就不提了。”

    完成无人机的设计,陈易计算一下这个机身结构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

    很不错。

    正常的飞行状态,气动性能比威爷还牛逼。

    至于利刃模式......嗯,这就不是正常飞行状态,没啥好比较。

    “时间凌晨三点,碳纤维原料没多少了。”

    “既然是使用冲刺太空的发动机,不是离子推进,这一点点机身重量就没必要减了,用铝钛复合金属就行......”

    确定无人机的气动性能。

    陈易把图纸导入两台3D金属联合打印机。

    按照时间,明天一早,这款最新的利刃无人机就能打印生产完成。

    到时就可以找警方交货,同时进行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