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信件,这个信件是救命符,是入场的请帖,把他的焦虑也消解的差不多了。

    “来人,备宴……请杨家主前来。”走出房门,对着侍从叫喊,吩咐准备酒菜停顿片刻后敲定人选。

    有了武器就要用,世家们虽然有这方面的意向,可是要落实在一起,就要多次商讨,毕竟世家和世家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这种事是不可能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人多口杂不说,还引人瞩目,最后还容易串联。

    所以他选择分多次的宴请,而且只宴请关键岗位的世家,降低被发现的概率,为的就是投降卖国这种好事需要他们发挥重要作用,事后好讨赏钱。

    满心期望,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就是成国军队进攻东华道,他们献城投降,获得成国同等对待的好处。

    或者最好的状况,直接策动政变,控制了虞国东面,这样可以和郦平远讨价还价,两种都行。

    后一种难度大一些,毕竟组成现在东华王军队的骨干是禁军,禁军是效忠王室的,安插进去的世家将领暂时还不能左右这支军队。

    没有外部逼迫的情况,军队还是效忠王室的,如果大敌当前,谁都不想死,那就好说服多了,也好掌握多了。

    两种情况筹码待遇也有所区别,最好的是二,所以钱忻照第一个选择请杨家来商谈,杨家也是统帅军队的将领的家族。

    看看有没有机会直接政变,趁着冬季庄询和郦平远都抽不出手,把东华王平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响亮,就是有人听到了。

    “也是够麻烦的,以为都稳定了,闹这种事情。”同样拿着一封信,姜太后忍不住抱怨说。

    景国景王生死垂危,赵国的风口来了,姜太后恨不得立马回去,不想在这里耽搁。

    偏偏情报落入到了她的手里,冀州布局多年,钱忻照的小动作还是被姜太后的情报网发现了。

    不用得知信件内容,只要知道郦平远和钱忻照有联系,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谋划了,猜都能猜的八九不离十,依靠姜太后对世家了解,面对这种形势作出这种选择,非常典型。

    世家是没有国家观念的,越是大的世家越是如此,因为改朝换代不影响他们继续发挥作用,除非遇到庄询这种打算洗牌的。

    很明显的,除了出卖东华王,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就算有结盟对抗庄询的意图,也不可能是两人私下沟通。

    “要去提醒东华王一下。”准备亲自坐镇赵国,应对即将到来的机遇,东华王和钱忻照的事耽误了她的时间。

    但她是不能眼看钱忻照投敌的,东华这样当一颗钉子符合赵国的利益,让冀州的各方势力,动态平衡,永远踏不出冀州。

    赵国都要帮助郦平远夺取成国了,要再把东华道这几道白送给郦平远,那就不是养狗,是养老虎了。

    庄询的例子历历在目,姜太后的头疼不已,要是庄询瘦了,郦平远肥了,那不是白压制庄询了,是制造另外一个庄询。

    递帖求见,被引导来到宫殿,刚好看到衣着清凉的舞女退出宫殿,姜太后似乎还能闻到空气中的酒气。

    她略有鄙夷,这种享乐的君主,难怪家业都保不住,只是目前依然需要利用,她不好拂袖而去。

    “姜夫人,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需要小王帮忙吗。”宫殿收整的整齐,东华王态度恭敬,庸才是庸才了一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上次交谈请教庄询身后的问题,就知道姜夫人背后的赵国是有神明的,而且不畏惧庄询,而且他也要靠赵国给他希望稳定一切,所以哪怕他是一地的王,也对姜夫人有所敬畏,他还没有飘到目空一切。

    “不是你帮我的忙,是我来帮你的忙了,殿下,你大祸临头了。”上了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