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方面的算计也是半点不弱啊!

    逆生三重,这就是逆生三重的效果吗?可这不是三一门的绝学吗,为什么张之维师兄会……周圣眼神紧紧盯着张之维,耳边听着吕慈等人的对话,心里非常不解。

    张之维炁化全身,腾空御风,在空中划出一道巨大的幅度,横空了半座天柱峰,落在了刚才看见那个瘦高长胡子老道出现的地方。

    但此刻,这里却没了人影,那个老道士在看他飞过来的时候,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然后身形一动,恍若无物的穿过山岭,消失不见。

    张之维看着老道消失的方向,心里自语:“这手段,是出阳神吗?我进你退,什么意思?”

    他正不解,耳边却传来声音,邀他去太子洞一见。

    张之维并不知道太子洞在什么地方,但在这个声音在耳边响起的瞬间,他福如心至,顿时对其有了感知,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什么在指引一样。

    “玄门师长不仅说话拐弯抹角,云里雾里,就连做事也是一样,若是我,要见,知会一声,直接就见……”

    张之维腹诽了一句,旋即朝着太子洞走去。

    展旗峰上,古木参天,满目苍翠,大概前行了五六百米,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上镌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红字——“太子洞”。

    看着这三个字,张之维不难想到,这真武大帝的修炼之所。

    因为,真武大帝未成神之前,是净乐国的太子,他曾在武当山修行,所以,他的修炼之地,便叫太子洞。

    张之维走入洞中,刚进去,便看见洞中供奉着一个披着黄色袍子、手捧书本的少年的塑像,这是真武大帝的少年形象。

    真武大帝对张之维有恩,张之维便在大帝神像前驻足了一下,行礼敬香。

    上完香,继续往里走,莫约十来步,转角便看到一个鹤发童颜,身材魁梧的老道士坐在一把石椅上,手里正看着一本书。

    “孙爷?”

    张之维开口道。

    道士也有地域之分。

    在龙虎山,称呼德高望重的道士为高功,所以经常有某某高功之称,就连张之维下山,也有很多人称呼他为小高功。

    但在武当山,德高望重的道士,要叫爷。

    所以剧情里武当三老中的洪音被称作洪爷,小卢被称呼卢爷,甚至王也在称呼十佬之一的陈金魁时,也不是叫陈老,魁老,而是魁爷。

    现在是武当山,张之维自然入乡随俗,叫武当门长为孙爷,毕竟同为道士,称呼孙门长,有些太见外了,而且,对方的年龄,就算真当他爷,那也绰绰有余。

    “久仰大名啊,小高功!”

    老道士把书放在石桌上,看向张之维,慈眉善目的说道,他也选择用龙虎山的称谓来称呼张之维。

    其实,您要是叫我张爷或者维爷,那也不是不行……张之维心里腹诽一句,瞥了一眼老道士放在石桌上的书本。

    发现都是一些很经典的道教入门典籍,虽然简单,却正统而醇厚,是得到各种流派认可的道藏。

    张之维有些诧异,以对方武当门长的身份,就算要看道长,也该看一些阐述高深道理的道藏才对,怎么看起了入门篇?

    老道士注意到张之维的目光,笑道:“小高功熟读道藏吗?”

    “略读!”张之维说道,他确实会读很多道藏,但他往往只是通篇略读一遍,不会将其捧上多高的地位,天天研读参悟什么的。

    “甚好甚好!”老道士笑道:“在武当,有那么一群牛鼻子,对那些五花八门的法术并不热衷,对性命双修之道也不感兴趣,每日里更多的时候都在研读那些枯燥的经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