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如今北方赤峰山上的那道长城,便是九州天下变化的关键。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如今只剩下红月部,被挡在赤峰山北面。

    在苏泽思虑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聚贤堂。

    与王青青在外面说那几句话,路过的人早知道谢云萧的身份。

    在这里的人,除却儒家旧派和新派之外,还有另外一些请来的客人。

    如王青青这些小辈,则是来看热闹的,但因为她是太尉王俭之女,在聚贤堂内,自然也是有位置的。

    此时所有人看向谢云萧和苏泽,他们惊讶,并不是因为谢云萧帝师的身份,而是因为谢云萧,竟然是与苏泽一同走进来的。

    因为谢云萧的身份是大宁帝国的帝师,他的位置,自然没人可比。

    谢云萧不理会聚贤堂内所有人的目光,自然地坐上之的位置。

    与此同时,作为儒家掌门人,风雅园山主的苏泽,也做到了属于他的位置上。

    (

    他的左边是伏允,右边则是一个看上去约莫六十岁左右的老人。

    老人身子消瘦,须发花白,身上没多少气息显化,就像是个寻常人。

    但他并不是寻常之辈,儒家如今分为旧派和新派,新派以伏允为首,而旧派,便是此人主导,唯他马首是瞻。

    他姓杜,名如松,在儒家可不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杜如松看了谢云萧一眼,便闭上眼睛养神,似乎此间的一切,与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诸位,我儒家能够发扬光大,在上古之后繁荣兴盛,最关键的,便是我们能容人之所不能容,与时俱进,今日这场辩论,非是要分个输赢,只是为要为儒家寻找一条出路!”

    苏泽率先开口,他的声音,在聚贤堂内传响。

    诸多儒家弟子,皆是静心聆听。

    谢云萧也不例外,当年这等寻常的开场,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有些东西,虽然是个过程,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山主这话,老夫不同意,上古之后,诸家销声匿迹,我儒家入世兼济天下,而今弟子遍布天下,我们的路,难道还不够宽吗?”

    说话的人,是杜如松这边的弟子。

    此时伏允这边的弟子也开口了,“道宽,难道不能更宽吗?青蛙坐在井里面,看到的天空,也只有井口那么大!”

    “你······你说我坐井观天?”那人怒声说道。

    “我可没有说!”伏允这边弟子淡然说道。

    这一瞬间,谢云萧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儒家旧派和新派之间的斗争,已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但苏泽的态度很明显,他不希望两派之间争斗,是你不容我,我不容你,而是能够存在多个派别,在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彼此成长,从而成就儒家的新路。

    “山主,今日旧派与新派之争,不是一场寻常的辩论,正如您说,我们儒家的路,一直都是走中正平和的,中庸之道,才是我们的路,三纲五常,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处事原则,这就是天道,所谓新派,不过是标新立异,昙花一现!”杜如松不咸不淡地说道。

    伏允闻言,只是轻笑一声,“儒家之道,一直走的都是发展之道,与时俱进,如今大时代在变化,环境在变化,我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过去,三纲五常,的确是我们做事的准则,但是现下的境况,单凭着三纲五常,恐怕是没法子让人们认同的!”

    “不需要他们的认同,只需要他们服从即可!”杜如松说道。

    伏允道:“错矣,如果不能得人心,谁会服从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