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样,别人家的矿产就采用暴力开采的方式,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润。

    可是这个矿要是自己家的话,那当然要以保护矿业为主,采用细水长流的呵护方式开采。

    所以第二天韩立走的时候,傅伟红身体娇软、双眼含水、满脸幸福的送他出门。

    韩立回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他先去照相馆那边问了一下,得知明天上午十点以后照片才能拿的消息后,这才不紧不慢的去单位里面转了一圈,让食堂小灶给炒了两个菜填饱肚子就回家去了。

    韩立端着泡上茶叶的搪瓷杯斜斜的靠在炕柜上,回忆着有关今年高考的相关事宜,这样才能在在何米、郝红敏她们在报名的时候给出最好的意见。

    首先,需要通过地市审核才能参加高考,这一点韩立的女人当中只有郝红敏不行。

    不过在韩立的操作下,郝红敏现在已经成了上河村的拖拉机手、知识青年积极分子,所以她现在地市的审核中没有问题可以参加高考。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后面还有一道道更严格的审核。

    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相关单位和学校会先根据审核条例中的“可录取绝密专业、可录取机密专业、可录取一般专业、不宜录取”这四条定律进行筛选。

    这时候一些考生要是报考的学校、专业,在审核上面不合格的话同样白忙活,考生只有通过这最后一次审核,学校才会考虑这个人的成绩做出相应的安排。

    这个时候“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还没出现,录取采用的是很早以前的高考机制,评阅卷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保守机密,考生的高考成绩属于地方机密,不会对外进行公布。

    所以,无论被录取的考生,还是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大家统统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考生被录取上后只有一张简单的通知书,想要知道只有自己的成绩两种办法。

    第一、本人成为作为母校的杰出校友,社会上的杰出人物,可以在改开后可以向母校,或者向相关单位申请查看这方面的档案进行查询。

    第二、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打听,不过这个也要在改开后才可以,改开之前没人敢答应你这个要求,除非你有着“过硬”的关系。

    (所以,某些讲述主角在这几年高考的时候直接被宣布成为了省、市的高考状元、榜眼、成绩排列多少、多少名,因此获得了公社、县里、乃至市里的嘉奖和荣誉,或者是官方公布出了他考了多少、多少分,这个纯属YY,或者没有常识。)

    韩立对于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已经有了清晰的考虑,第一志愿是燕大的中文系,自己的高中老师章玉波目前在燕大中文系任教,他要是去那里上学的话,吃老师给开的小灶都是小事,最关键的是他时间上会很非常的宽松,还不用担心老师记小本本。

    第二个选择就是北外,韩立通过金手指的帮助,还有这两年在图书馆翻译的资料,他现在本身已经荣升到英语高级翻译师这个等级了。

    韩立现在除了精通英语之外,他还精通蒙语、俄语、小红点语,往后通过金手指精通全球语言也不是问题。

    所以韩立选择北外的话,他同样不用在学习上投入太多精力,能够让自己的休闲时间变多。

    (倭国语,往后用小红点来代替)

    至于第三志愿韩立打算填写四九城的“外交学院”,这个学校建立于55年,当时的校名是外交学院,58年更名国际关系学院,61年恢复了外交学院。

    这个学校可以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最吃香的,虽然韩立对当外交官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能够时不时的出国考察一番也是相当不错的,家人们说出去也有面儿。

    韩立对于何米她们报考的学校专业倒是不用太过操心,唯一需要操心的只有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