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找几个大儒过来,传授他们相关的儒家知识,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才能让他们完全顺从我们。”

    “你觉得如何?”

    朱炫说道。

    平安听着,再认真地考虑一下,道:“殿下的建议可行,臣在这里的治理,一直忽略了教化,臣听说朵甘都司那边,已经实行了相关的教化,而归化这里已经多年了,还没落到实处,臣这就去安排。”

    学校教化,文化入侵等,还是很有必要的。

    让那些牧民,眼里只有大明,只认同大明,将来就能被同化了。

    “另外,还有一事。”

    朱炫想着便说道:“你觉得如今归顺我们的牧民,多不多?”

    平安说道:“不是很多,数量有限,大多还是漠南的人,看到我们的利益而来归顺,但更多的漠南牧民,从我们这里得到货物,就带着北上出售到漠北。”

    他回想了一遍,在归化的情况,又道:“如今在归化的牧民,看似很多,但是归顺的不多,其他的大部分是来和我们大明商人做生意,交换到货物了就离开,流动性很大。”

    也就是说来的牧民,大多还是草原上的商人。

    朱炫不太需要那些商人,更需要的还是能够真正来投靠的,普通的草原牧民。

    这部分人,才更有价值,更容易同化。

    至于商人,唯利是图,对利益追求太高了,谁能给他们利益,他们就可以支持谁,没有那么容易控制。

    “我还有一个想法。”

    朱炫听了平安的话,再分析一遍情况,便说道:“这个想法,应该能让大量的普通牧民,南下归顺我们。”

    平安听了觉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连忙道:“请殿下指点。”

    朱炫说道:“集中附近的大军在这里军演,但是做出一个要出兵攻打鞑靼、瓦剌的感觉,让他们惊慌。”

    “瓦剌和鞑靼,也就是那个伪明,他们觉得我们大明会北上打进去,会做点什么?”

    他看着平安便问。

    只见平安考虑良久,道:“会集中兵力,抽调他们的牧民,准备全面反抗我们。”

    那些草原上的政权,如果不反抗,就得被大明全部灭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集中粮食。”

    “打仗还需要用粮,北方草原上的人,粮食远没有我们大明的多,土豆红薯还没传到他们那里。”

    “伪明和瓦剌上层军队,如果没有粮,可以从哪里得来?”

    朱炫说着,又问了平安。

    “征集牧民的粮食。”

    平安当然清楚,其中的这个关系,继续说下去:“他们在抽调牧民,填充兵力的同时,还有可能把牧民的粮食、羊等都征走了。”

    朱炫笑了笑,继续问道:“这样一来,那些牧民对他们的大汗,是不是特别痛恨呢?”

    平安终于明白,朱炫为什么要这样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