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做的足够大逆不道,很明显的要反了朱炫。

    按照张三丰的说法,将来要不是乖孙对那些皇叔动手,就是皇叔对乖孙动手,这就是他们皇家的承负,也是他们的因果关系。

    自古以来,皇家内部,就不会没有明争暗斗,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唐太宗都可以杀兄囚父。

    好像他老朱家的儿子,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意外。

    朱元璋的理想里面,老朱一家人都是好好的,绝对不会有明争暗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这个理想,早就被朱棣的叛逆给打破了。

    他还在的时候,子孙们不会做什么。

    若是他不在了,他们也许,什么都敢做。

    想到了这些,朱元璋默然。

    张三丰说完了,也就沉默,往身边那些手都按在刀柄上的锦衣卫看去,又不当一回事,自己把话说得如此直接,锦衣卫肯定想动手了。

    只不过没有朱元璋的命令,锦衣卫是不会拔刀。

    袁珙心底里抹了一把冷汗,认为张三丰胆子那是真的大。

    说得也很嚣张。

    就不怕死在这里?

    挑拨皇家的关系,这是重罪。

    “多谢清心道长的指点。”

    朱元璋没有生气,也没有杀人,也许是想通了别的事情,也许是不想再种下其他因。

    但是也为儿孙们的关系,感到很痛心。

    能够想到自己不在了,他们只怕会争得翻天,但是自己都不在了,他们要怎么争,好像也管不着,眼不见为净,未来会变得怎么样,他完全不知道。

    闻言,锦衣卫们,这才把按住刀柄的手放下。

    张三丰说道:“陛下不杀贫道,这是贫道的荣幸,指点之类就不敢当,其实贫道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会不会那样,一切还是未知,贫道建议陛下顺其自然。”

    朱元璋不担心其他皇子,但担心的是自己乖孙,再一次问道:“道长知不知道,咱乖孙的未来如何?”

    其他皇子全部加起来,都没有朱炫一人重要。

    那可是大明正统。

    大明的继承人,不能再改来改去,这样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若是那些逆子,要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乖孙手持新军,要把他们全部灭了,不是什么难事。

    张三丰装模作样地,很认真地算了算,道:“恭喜陛下,大明皇太孙,乃千古明君,千古一帝,能开大明盛世。”

    这番话,真不真,朱元璋也不能判断。

    眼前这个清心道长,是否有真本事,也是未定。

    但是这番话,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心里大乐。

    只要乖孙没事,不是短命的,那就行了。

    能开创大明盛世的皇帝,又怎么会是短命的?

    基本不可能是。

    “陛下所顾虑的,其实到了最后,都是白担心一场。”

    张三丰继续说道:“倒不如顺其自然,一切顺势发展,顾虑太多,有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