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白古国王仅仅是汪直所扶持起来的傀儡。

    远在印度洋那一头的王国都被大明王朝轻轻松松面临灭国的命运,他们身边南洋、东海,又有什么能够跟大明叫嚣呢?

    虽然熟悉的流程,但今天的使臣团感受到王越等重臣的虎视眈眈,特别新晋的武勋铁象山像是要吃人。

    “我们朝仓家愿献生铁五千斤!”

    “我们马尼拉国愿献生铁一万!”

    “我们朝鲜国愿向天朝献生铁五万斤!”

    ……

    面对大明方面的潜在威胁,在此次的大朝会上,却是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各国的使臣纷纷向大明通过献铁表达他们的忠心。

    各国都拥有生铁的产能,现在得知大明王朝能修建京津铁路,偏偏礼部官员逐个找他们沟通,故而亦是十分上道地增加了贡品。

    当然,琉球的使臣此时已经满头大汗,因为他们的生铁一直依赖于福建。

    朱祐樘不是一个迂腐的皇帝,如今帝国的财政面临困难,京津铁路需要大量的生铁,所以自然是接受这帮一心只想沾大明便宜藩属国的诚意。

    各国或多或少都拥有铁矿石资源,他们其实不必将铁矿石运到大明,只要奴役他们的百姓开采铁矿和炼铁,然后将生铁运送到码头即可。

    之所以他没有选择武力扩张,其实亦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毕竟奴役的事情往往是自己人做得更加轻车熟路。

    朱祐樘面对这帮懂事的外国使臣,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便给旁边的郭镛递了一个眼色。

    “朝鲜加赐银元三千!”

    “马尼国加赐银元六百!”

    “北顺国加赐银元三千五!”

    ……

    郭镛对朱祐樘点了点头,便对各国的使臣给予了赠币。

    现在大明王朝的回礼显得简单粗暴,以前都是回赠大明的拳头产品,但现在直接赐银元,任由他们随意挥霍。

    各国的使者原本还头疼采铁和炼铁的事情,但听到这些恩赐后,眼睛不由得纷纷地亮了起来。

    眨眼间,新春佳节结束,一切仿佛又回归到平静之中。

    河北村,这是一个位于北京城北郊的小村子。

    原本这个村子名不经传,自从因高利贷而走投无路的余明到京城的一番传奇之旅后,河背村亦跟着余明火了一把。

    余明有幸见到当朝天子弘治,而且成为朝廷废除高利贷的典型案例,导致他这个高利贷的负债者顺利脱离苦海。

    已经数年过去,余明正站在村边的晒谷场上。

    现在他不再是被高利贷逼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虽然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仍旧五十几,但整个人明显更加的精神。

    由于他是河北村千百年以来,第一位有幸面见过天子的人,而今他众望所归成为了河北村的村长。

    余明在出任村长后,亦是大力鼓励大家种植棉花,同时鼓励村里的女人纺织,导致整个村子生活是越来越好。

    原本很多人都以为棉花价格会大幅跳水,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明海外市场不断做大,而棉花的经济效益一直很高。

    至于纺织更是不愁销路,现在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不再仅限于吃饱穿暖,而且开始追逐尼龙扣衣服,导致布料同样有很大的需求市场。

    余明看着村子里的变化,特别绝大多数村民都穿着新衣,心里亦是思绪万千。

    原本他在村子推动棉花和纺织,其实心里有着几分报恩的味道,向那位给予自己新生的帝王增加微薄的助力。

    结果呢?他有没有帮到皇帝另说,反而帝王所指的方向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