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走向富强而迫害底层百姓,这个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正是如此,不管周经说得再如何冠冕堂皇,但自己的初衷并没有一丝丝动摇。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等官员听到朱祐樘这般斩钉截铁般表明立场,亦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大声道。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朱祐樘如此表态,只是现在再听还是有一种淡淡的感动,而今的帝王确实言行一致关爱着百姓。

    如此的帝王,大明焉有不兴之理呢?

    怎么会这样?

    礼部右侍郎周经的眉头微蹙,突然发现自己这个突然变得精明的学生又显得迂腐起来了,竟然不打算采纳自己解决财政的良方。

    明明增加一两成税收便解决问题,结果简直像是妇人之仁。

    朱祐樘知道不能让这帮臣子自由发挥了,便是一本正经地表态:“汝等皆是国之重臣,大明最有智慧的读书人。而今国朝的财政捉襟见肘,你们当真只懂得向底层的百姓伸手了吗?”

    这个话说得很不客气,简直是给在场的重臣都扣了一顶不作为的帽子。

    “臣等知罪!”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面对这个指责,显得态度端正地低头道。

    若说刚刚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意,但现在皇帝的态度十分的明确,那便是绝对不会向普通百姓增加税赋。

    其实他们不管作为读书人,还是作为大明的重臣,他们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有归属感,心里其实是反对向百姓加征加派。

    但……他们确实没有什么良方,财政占比最高的粮税和盐税都已经做到了最好。

    “陛下,臣有所奏!”吏部右侍郎董山深吸了一口气,便是站出来道。

    朱祐樘对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吏部右侍郎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便端起刚刚送过来的茶杯:“奏!”

    “今国朝尚有百姓衣不掩体,然富户身穿绫罗绸缎,出行四抬大轿,远门乘高马大车,故地方逾越之事已是见怪不怪!住的是豪门大宅,食之一顿耗费千金,故臣以为可向此等奢靡之人征收奢靡税!”吏部右侍郎董山知道自己这位由司职上来的侍郎要有所表现了,当即胆大妄为地直指国朝的富人群体道。

    奢靡税?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的眼睛微亮,像是被打开了新思维般。

    朱祐樘发现自己的臣子还真不乏人才,起码现在这位吏部右侍郎敢想,便喝了一口热茶:“董卿,当如何征收奢靡税?”

    “回禀陛下,人之一生莫过于衣食住行。衣者,绫罗绸缎也,税之十二;食者,各城大酒楼盛宴也,税之十二;住者,千两之宅也,税之十三;行者,马车大轿也,征之十四。”吏部右侍郎董山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便不再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方案道。

    其实跟他自身的经历有关,由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在田间见到很多衣不掩体的百姓,但亦早早见识地方官绅的奢靡之风。

    经过他对皇帝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却是知道皇帝对地方富户逾制的行为并不看重,心里装着的始终是百姓。

    现在国朝如果将轿子和马车的逾越合法化,虽然向这帮富户征收四成的税,但那些富户恐怕还会欣然接受。

    衣食住行?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完董山所说的奢靡税,脸上亦是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其实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京城是寸土寸金之地,哪怕城北的宅子都动辄千两,更别说是城南区域了。

    一旦较真起来,没准他们亦需要向朝廷纳税。

    只是在场的众人很快放弃了这种狭窄的念头,却是认真地思考着奢靡税的可行性。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却是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