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放上一年半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昌盛当铺的东西。

    宋澄对这个案子是下足了工夫,当即又是指出一个破绽道:“据本府尹调查得知,昌盛当铺一直是放京债为主,而今竟然给钱富当出足足四万两,岂不怪哉?”

    跟后世相似,放贷其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京城诸多的金融机构中,当数京债的运营最为成熟,而他们的放贷对象是最优质的群体——官员。

    毕竟官员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更是有着不少灰色收入,算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还债群体,故而成为众多放贷机构最青睐的对象。

    放贷机构似乎是深谙独食难肥的道理,故而跟着一些人瓜分这块蛋糕,出现了“拉京债”这个职业。

    在《明英宗实录》当中就有记载这种职业的存在,“京师有无赖子数十辈,常在吏部前觇,辄引至富家借金遂为之往赂,其实或往或否,偶淂美除则掩为己功分有其金。”

    只是利息确实很高,亦是仅有官员才能承受得起。

    在《金屋梦》当中就有记载这种债务活动带来的高利润,“选的新官取京帐的,俱是六折,六两算十两,每月十五利。不消一年,只六十两,连本就该三百两。”

    昌盛当铺依着背后有会昌侯府撑腰,故而主营业务一直都是京债,所以此次突然向富商钱富放出巨额贷款确实是一种异常行为。

    “昌盛当铺确实是我们会昌侯府的产业,但我们并没有谋取钱贵的地契,你休要在这里含血喷人!”会昌侯孙铭知晓有些事情根本瞒不住,便主动承认并指责道。

    宋澄却不为所动,当即将矛头直指会昌侯孙铭:“一旦朝廷确定要修建北京外城,那么钱富手上的地契价值达到几十万两,他一个小小的南城副千户咽不下这笔巨财!”

    此言一出,堂下的百姓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对一两银子视若珍宝,哪怕一文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而几十万两只觉得是一个根本无法想象的数字。

    若是真能从钱富手里夺得这么多银两,一个灭门还真不算是事。

    只是正如宋澄所说,这笔银子的数目太大,一个小小的南城锦衣副千户还真护不住,哪怕他是武昌侯府的人,除非……

    案情到这里,真相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致使堂下的不少百姓纷纷若有所思地望向会昌侯孙铭。

    “你没有证据,休要在这里胡乱攀咬,跟一条疯狗一样!”孙铭看到事情已经烧到自己身上,亦是顾不得侯爷的形象怒喷。

    吏部尚书李裕看到事情已经烧到会昌侯府,这可是英宗最重视的外戚,不由得默默扭头望向朱祐樘。

    虽然案子的真相很重要,但天子的态度更重要。

    若天子现在叫停审讯,便可以给会昌侯孙铭一次机会,而将孙铎推上断头台亦可以向世人交代了。

    终究而言,历朝历代都是治民不治权,会昌侯府很可能逃过此劫。

    “陛下,现在案情已明,臣以为深究下去有打击报复之嫌,故臣请求即刻结案!”长宁伯周彧知道唯有眼前这位皇帝可以解围,当即站出来请求道。

    户部尚书李嗣等人听到长宁伯的请求,亦是纷纷扭头望向朱祐樘。

    朱祐樘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便淡淡地反问:“长宁伯,既然你说案情已明,那你能否告诉朕,是谁在背后蓄意嫁祸当朝刑部尚书?”

    若仅仅只是一起夺财的人命案,自己或许还可以点到为止,将孙铎斩了便可以向世人交代。只是今天自己之所以跑出来,可不是为了钱府血案的真凶。

    如果不是宋澄擅于抽丝剥茧,那么这个案子的凶手便是堂堂的刑部尚书杜铭,而自己这位重用杜铭等官员的皇帝亦会受到波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