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有欺君罔上之罪,将还没有到南京的汪直再贬为南京奉御。不久,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屠滽联手继续弹劾汪直,结果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在成功扳倒汪直后,另一个作战派同样要遭到清算了。

    他们对付王越无疑要简单很多,王越并没有太多的圣眷,偏偏还喜欢作诗。作诗怨望是他们所能拿到的罪证,但足以让王越威宁伯的官爵,谪居安陆。

    大同有史以来最强的帅将二人组自此分崩离析,王越和汪直镇守近两年都平安无事的大同,不出意外是要出事了。

    在汪直走后,他们换上了一个很听话的太监蔡新,跟同样听话的大同总兵许宁和巡抚郭镛负责大同的边防。

    仅是一个月后,鞑靼小王子进犯大同,仅以十人便将总兵许宁和监军蔡新诱伏,战死一千多人,大败而归。

    只是这场失利并没有结束,双方交战十次,许宁退而不敢再战。小王子没有了威胁,便在大同周边掳掠财物和人口。

    在这场败仗之后,更精彩的部分上演了。

    这帮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文臣面对这场败仗,得知大同军竟然战亡两千人,而边地大量财物和人口被抢掠,他们竟然选择了隐瞒此事。

    两千人孤魂和大同边民被洗劫,竟然成为一桩秘事。

    直到将近一年后,大同巡按看到总兵许宁和监军蔡新还在遵循求和派的官员逼迫边军和百姓修边墙,终究还是选择密报此事给明宪宗。

    至此,大同战败一事才公开于众,而宪宗亦是勃然大怒。

    按说,犯下重罪的总兵许宁和太监蔡新当斩。只是兵部以两人初任为由,蔡新仅仅连降三级,而许宁只是闲住。

    在求和派的官员看来,大明的两千孤魂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能继续安享太平之福即可。只是汪直对大同战亡的将士是有感情的,而王越更是早已经将很多将士视为手足。

    虽然杀人者是蒙古小王子,但害死那两千名将士和边地百姓,实则就是那帮一心追求同享太平之福的求和派,蔡新和许宁更是该斩。

    这一桩陈年之事,其实宛如一根刺般,一直扎在王越的心头上。

    王越并没有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是将目光落在那座刑台之上,足足一百位官员已经排列整齐,正在等候着他下令行刑。

    “呜呜……本官不想死!”

    “本官只拿了二百两,多吗?”

    “苍天啊,为何让如此恶人居高位啊?”

    “高位当有德者居之,王世昌何德何能,不公啊!”

    ……

    此时的刑台已经哭作一团,即便这些官员曾经是不食人间烟火般的贤人,但面对死亡亦是生起了恐惧,更是对王越进行埋怨道。

    他们并没有忏悔,而是怨恨为何要让王越担任钦差。

    泰州知州梁贤的眼泪同样在眼眶中打转,突然将愤恨的怒心指向王越道:“王越,你如此滥杀地方官员,就不怕毁太平盛世,就不怕史笔如铁吗?”

    “午时三刻还没到,要不要辩上一辩呢?”汪直用扇子朝自己扇风,却是不嫌事大地怂恿道。

    “狗官,你就该千刀万剐!”

    “狗屁的太平盛世,你们天天大鱼大肉,我活得不如狗!”

    “娘,你看到了吗?这帮天杀的终于得到报应了,终于有人主持公道了!”

    ……

    根本不需要王越站出来争辩,今日很多泰州百姓赶过来正是要见证作恶多端的泰州知州梁贤伏法,当即便纷纷进行辱骂地道。

    他们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太平盛世,而今只想将这帮贪官挫骨扬灰。

    汪直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