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处理完川海材料研究所的事情后,徐川回到了别墅。

    书房中,他整理了一下书桌上有些杂乱的资料,拿起了《数学年刊》那边邮寄过来的期刊。

    之前他投稿的NS方程的阶段性成果论文不出意料的已经通过了四名菲尔兹奖得主的同行评审,登刊在了六月份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上。

    作为投稿者,或者说作为数学界的大牛,他自然收到了《数学年刊》送过来的期刊。

    在切入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建立数学模型前,他准备先将自己的论文过一遍。

    尽管这些东西都是由他自己写出来的,但从脑海中回忆,和从期刊稿件上看一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时候,重复看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说不定能让你收获更多的灵感或想法。

    翻阅着手中的论文,徐川小抿着杯中的清茶。

    《给定一个有限空间、当初始值无穷光滑时,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存在!》

    这是他上次针对NS方程而做出来的成果。

    从理论上来说,这项成果足够支撑他去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的超高温等你离子体湍流建立数学模型了。

    毕竟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中的腔室,是可以看做一个‘有限空间’的。但理论是理论,实际上想要完成这份工作依旧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观测到对反应堆腔室中的高温高压的离子体数据了。

    这是横跨在论文理论和实际数学控制模型中的最大最深的沟壑。

    毕竟就算是能建立数学模型去对高温等离子体进行控制,你也得观测和收集数据才能进行实时调整不是么。

    尽管如今的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已经足够支撑了,但观测不到反应堆腔室中的变化依旧是白费。

    虽然对于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的观测手段有不少,比如激光诊断、干涉法或全息干涉法、X射线诊断等等。

    但这些方法几乎都不怎么适用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因为对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度腔室中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来说,任何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腔室内的等离子体产生没必要的湍流和扰动。

    而这些湍流和扰动对于第一壁的材料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撞上第一壁,会对第一壁造成严重的破坏。

    目前国际上对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的观测,无论是大型国际合作的ITER,还是米国的LLNL、DIII-D托卡马克,亦或者华国的EAST等设备,几乎都是使用的电磁波观测。

    就是通过反应堆腔室中等离子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来获得有关等离子体参量,由此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但这种观测手段并不精准,无法看到细节,只能看到整体的状况。

    就像是在地面上通过肉眼看月亮一样,如果观测条件好,视力又优秀,是能看到月球上的一些大型环形山,月海一类的大型结构的。

    可也仅限于此了,更详细的面貌,是看不到的。

    而看不到详细情况,要对等离体进行控制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徐川还得想办法解决掉这个麻烦。

    书房中,徐川静静的翻阅着手中的期刊。

    两百多页的论文,即便是经过数学年刊编辑的整理,印刷到期刊上后依旧足足有一指厚。

    《数学年刊》对他还是相当大方的,六月份的期刊出了两本,他一个人就直接占了一整本。

    简略的重新过了一遍手中的期刊论文后,徐川将其放到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